
[generations of followers of a school;adherent;disciples and followers;hangers-on and their spawn] 门徒及门徒之徒。比喻由一师所承。亦指爪牙、帮凶
徒弟和徒孙。一个祖师沿传下来的弟子。亦泛指信徒、党羽,多含贬义。《花月痕》第五一回:“是夜 心印 沐浴更衣,召集徒子徒孙,念个偈……便坐化了。”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新的朝代,有了新的‘帮忙文人’,而且已经象生殖力最强的猪猡和臭虫似的,生出了许许多多各种各式的徒子徒孙。”
“徒子徒孙”是汉语成语,指徒弟及其再传弟子,通常比喻一脉相承的追随者或派系成员,多含贬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查看更多示例或完整出处,可参考《平妖传》《花月痕》等原著。
词义:《徒子徒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没有得到真知灼见的人只能使子孙罔顾艰险地原封不动地按袭祖宗的经验。它主要比喻不思进取,不开拓创新的思想和做法。
部首和笔画:《徒子徒孙》这个词的部首是彳(pichu),在朴素写法时为“行者”。它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徒子徒孙》最早出现在《易·彖》:“彖者,言辨也。若夫彖曰:徒子、徒孙不可贞也。”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只是机械地从事于效法祖宗的行为,而没有思考和创新,结果必定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
繁体:《徒子徒孙》的繁体字为「徒子徒孫」。
古时候汉字写法:《徒子徒孙》在古代有时会以「徒」为引申义,意为助手,比如《淮南子·氾则》:“徒子独具周协之备。”(指徒子帮助主子周密协调)。而在古代的《说文解字》中,「孙」字写作「孫」。
例句:他对科学研究漠不关心,一直徒子徒孙,无法取得重要的突破。
组词:徒子、徒孙、步行徒、弟子、孙子等。
近义词:安于陈旧、墨守成规。
反义词:开拓创新、激发变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