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蔽甲的意思、蔽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蔽甲的解释

元 代武士穿的一种便服。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元史·后妃传》曰: 世祖 后製一衣,‘有裳无袵,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此即武士所服蔽甲,其前后长短不齐而下有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蔽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军事和历史文献中,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士兵穿戴的护身战甲,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护身铠甲

    “蔽”意为遮盖、防护,“甲”专指铠甲。合称指用于遮蔽身体、防御刀箭的金属或皮革制战甲。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军事装备的代称

    在古文献中常代指军队或武装力量,如“整饬蔽甲”即整顿军备。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


二、军事与文化内涵

  1. 形制特征

    早期蔽甲多由皮革或金属片串联而成,覆盖躯干及四肢,如《周礼·考工记》载“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

    来源:《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中华书局)

  2. 象征意义

    作为将士身份的象征,蔽甲在古代诗词中常寄托保家卫国的精神,如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来源:《全唐诗典故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


三、字形演变与构词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第三版)[M]. 商务印书馆, 2015.
  3. 蓝永蔚.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M]. 中华书局, 2018.
  4. 范之麟. 《全唐诗典故辞典》[M].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89.
  5. 谷衍奎. 《汉字源流字典》[M]. 语文出版社, 2008.
  6. 王力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网络扩展解释

“蔽甲”一词有两种不同释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成语含义(隐藏真实意图)

该含义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士兵披盔甲保护自身的同时,也隐喻用外在表象掩盖内心真实目的。常用于描述人际交往中掩饰动机的行为,例如:“谈判时他谈笑自如,实则蔽甲于心,暗藏底牌。”

二、元代服饰(武士便服)

指元代武士穿着的一种无袖便服,特点是前后衣片长短不一,方便骑射。据《元史·后妃传》记载,这种服饰由元世祖皇后设计,名为“比甲”,后逐渐演变为武士日常便装。

注意:部分资料中“敝甲”指破旧战甲(如),与“蔽甲”字形不同,属同音异义词,需根据具体用字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阿磕绰黯红暴犯豹脚辩察采苹草斗差法查哨彻身大放厥辞道山得气递身陡顿遏乐風言赓即官醅虾蟆子怙恩恃宠回江恢谑祭奠急务渴尘廉利灵眸理问泌渗莫胡卢耐用南条蟠结根据碰劲儿品德濡泃撒野火深耽省札沈下审刑院水色叔鲔黍粽挞笞套利田蚕徒官无干凈乌虖吾家龙文乌帽误人子弟乌头晕下借小年夜消慝饩赉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