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艳芳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县下又有清水穴, 巴 人以此水为粉,则皜耀鲜芳,贡粉京师,因名 粉水 。” 明 袁宏道 《记述·天地》:“山颠有石如莲花瓣,翠蕋摇空,鲜芳可爱。” 清 黄叔璥 《台海使槎录·物产》:“水仙,岁底盛开,一本五六茎,一茎可十餘蘂,鲜芳絶伦。”
“鲜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鲜艳芳香”,通常用于形容花草、景物等具有鲜明色彩和浓郁香气的特质。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水经注·江水一》(北魏·郦道元)
“巴人以此水为粉,则皜耀鲜芳。”
释义:用清水制成的粉质地洁白,散发芳香()。
《台海使槎录·物产》(清·黄叔璥)
“水仙……鲜芳絶伦。”
释义:水仙花色彩鲜艳、香气独特()。
唐代诗词
李郀《茶山贡焙歌》中“嫩绿鲜芳出何力”,形容茶叶嫩绿且香气清新()。
“鲜芳”是兼具视觉与嗅觉美感的形容词,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日常描述。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句或详细解析,可参考《水经注》《台海使槎录》等文献来源(、、)。
鲜芳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花草植物散发出的香气。它同时也可用来形容其他物体如食物或是人的气味散发出的清新、浓郁的香味。它通常具有令人愉悦的感觉,给人一种美好和舒适的体验。
鲜芳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鱼字旁,右边是花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十一画。
鲜芳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汉语中,形象地描绘了香气的特点。在繁体字中,鲜芳被写作「鮮芳」。
在古代汉字中,鲜芳的字形略有不同。它的古代写法为「鮮香」。在古代,人们以鱼的形象来描述香味的新鲜和芬芳。
1. 这朵花散发出鲜芳的香气,令人陶醉其中。
2. 烤鸡的香味扑鼻而来,充满了鲜芳的味道。
1. 鲜花:指新鲜、美丽的花朵。
2. 芳香:指香气浓郁,令人心旷神怡。
3. 芬芳:形容香气扑鼻,持久而愉悦。
1. 芬馥:指香气宜人,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2. 馥郁:形容香气浓郁、持久,使人陶醉其中。
1. 臭气:指令人讨厌、难闻的气味。
2. 恶臭:形容极其难闻、刺鼻的气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