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书信。《敦煌曲子词·破阵子》:“月断妆楼相忆苦,鱼雁山川鳞迹疏,和愁封去书。” 高国藩 《敦煌曲子词欣赏·破阵子》:“如诗用‘鱼雁’和‘鳞迹’来代书信,用‘比翼鸟’来象征夫妻比翼双飞。”
“鳞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根据,该词作为形容词使用,形容事物发展的趋势或变化的迹象。例如,可用于描述某种现象逐渐显现的多个征兆,如“经济复苏的鳞迹已逐渐显露”。
、3、4均提到该词在敦煌文献中的特殊用法:
两种解释的差异可能源于词义的历史演变,建议根据具体文本语境选择适用释义。
《鳞迹》是一个表示“鳞片、纹路、印记”的词语,用以形容物体表面具有一连串的小而明显的图案或痕迹。
《鳞迹》一词由“鳞”、“迹”两个部首组成。
“鳞”部指的是鱼或其他爬行动物的薄片状硬块,它的左边有5画。
“迹”部表示痕迹或轨迹,它的左边有7画。
《鳞迹》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文献。
它的意思在古籍中被比喻为“鱼鳞呈旋涡状,方可已偷起,让人无法追踪的样子”,后来由此引申为表达物体表面纹路或痕迹的词语。
繁体字:鱗跡
古代汉字写作“麟迹”,其中的“麟”字通常用来表示麒麟,这是一种神话中传说的神兽。
在古代的写法中,字形比现代简化字要复杂一些。
1. 美丽的帆船在阳光下闪着金色的鳞迹。
2. 树干上的鳞迹显示出树木的岁月痕迹。
3. 这幅画精细描绘了葡萄叶上的鳞迹,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细微之美。
1. 鳞片
2. 迹象
3. 痕迹
4. 纹路
1. 痕迹
2. 纹理
3. 纹络
整洁、无痕迹、平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