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y] 即军队
(1).部队。《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能守一者,行万里,入军旅,涉大川,不须卜日择时。” 宋 范仲淹 《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其有将帅之能否,军旅之勇怯。”《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
(2).作战或战争。《韩非子·难一》:“然必曰出於诈伪者,军旅之计也。”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崟北归》诗:“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 太宗 天资敏捷,虽於军旅之际,手不释卷。”
(3).军事。《后汉书·郑太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 宋 王安石 《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裹疮入朝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明史·忠义传七·米寿图》:“ 若騏 本不諳军旅,諂附 杨嗣昌 ,遂由刑曹调职方。”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6*主6*席飞渝事》诗:“应知政事先军旅,岂有筑室谋道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军旅汉语 快速查询。
军旅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军队及相关军事活动的复合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权威角度阐释:
军队的统称
指由国家或政治集团建立的武装组织集体。《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释义为:“军队;部队”,强调其作为集体军事力量的概念属性。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军旅之事”即指军队事务。
军事活动的代称
延伸指与战争、训练相关的行动。《汉语大词典》(第七卷)补充释义为“有关军队及作战的事务”,如《国语·齐语》中“春以蒐军旅”即描写春季军事演习场景。
《汉书·刑法志》载:“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军旅之功未见于天下。”
——此处以“军旅”指代军队作战功绩(中华书局2012年版《汉书》点校本)。
权威参考来源
“军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军旅”指军队或与军事作战相关的事务,拼音为jūn lǚ,注音为ㄐㄩㄣ ㄌㄩˇ。例如“军旅生涯”即指在军队中的经历。
指代军队
《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师为军”,说明“军旅”最初是军队的统称。
晋代葛洪《抱朴子》提到“入军旅,涉大川”,进一步印证其军队含义。
作战或战争
《韩非子·难一》中“军旅之计”指军事谋略,唐代杜甫诗句“军旅应都息”则与战争相关。
军事才能
《后汉书》评价某人“无军旅之才”,此处“军旅”特指军事能力。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闇合八殥碑牓悲角宾老跛眇层出楚腰纤细底兵地窰董帅方石放志封志福运膏泽脂香给谏钩头罣带管他归厚贵极人臣傀垒国望横扯淮南王画卵雕薪华轩蝴蝶履忽隐忽现交驩计符积阶惊弓潏露看人下菜碟儿頯然嘳息面腆蟠错旁属平步青云凭临祁寒青挺挺起筑柔液申水摄斋石齿守孝双阙搠立宿客同来育头大吐车茵突越无家可奔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