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醮辞的意思、醮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醮辞的解释

古行冠礼时,父斟酒给儿子饮时的祝辞。《仪礼·士冠礼》:“醮辞曰:‘旨酒既清,嘉荐亶时,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醮辞,是古代祭祀、祈福或特定礼仪(如冠礼、婚礼)中,向神灵或祖先诵读的祝祷文辞,属于仪式用语的范畴。其核心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释:

  1. 定义与核心内涵:

    • “醮” 的本义指一种祭祀礼仪,特指道士设坛祈祷的仪式(道教斋醮科仪),也泛指其他祷神的祭礼或特定的礼仪环节(如古代冠礼、婚礼中的敬酒仪式)。
    • “辞” 指文辞、言辞、祷词。
    • 因此,“醮辞” 合指在“醮”这种特定仪式场合下,由主祭者(如道士、族长、司仪)诵读的,用于沟通神灵、表达敬意、祈求福佑或完成礼仪程序的正式祷文或祝词。其内容通常庄重、虔诚,具有特定的格式和套语。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醮”和“辞”的释义综合引申。
  2. 历史渊源与仪式背景:

    • 醮辞的起源与古代的祭祀文化密切相关。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各种祭祀活动中向神灵祝告的言辞,可视为醮辞的雏形。来源:《周礼》、《仪礼》等典籍中记载的祭祀祝辞。
    • 道教兴起后,吸收了古代祭祀传统,发展出体系化的“斋醮”科仪。在道教斋醮中,“醮辞”是核心组成部分,是法师(高功)代表信众向神灵表达意愿、忏悔罪过、祈求护佑的正式文书,常书写于章表之上,并在仪式中宣读焚化,以上达天庭。来源:李养正著《道教概说》(北京大学出版社)对道教斋醮仪式的论述。
    • 在世俗礼仪中,如男子成年举行的“冠礼”,有“醮子”环节,父亲向儿子敬酒并致祝辞,这类祝辞也可称为醮辞,内容多为训诫和期许。来源:《仪礼·士冠礼》中关于“醮辞”的记载。
  3. 主要用途与功能:

    • 通神达意: 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向神灵禀告祭祀/祈福的目的,表达虔诚之心。
    • 祈福禳灾: 祈求神灵赐福、保佑平安、消灾解厄、延年益寿等。
    • 忏悔谢罪: 在道教仪式中,常包含忏悔罪愆、祈求赦免的内容。
    • 完成仪轨: 是特定仪式(如斋醮、冠礼)中不可或缺的程序性环节,标志着仪式的关键步骤。
    • 表达敬意与期许: 在世俗礼仪(如冠礼醮辞)中,表达长辈对晚辈的训诫、勉励和美好祝愿。
  4. 结构与特点:

    • 格式规范: 道教醮辞(常表现为章、表、词、疏等形式)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包括具呈对象(神灵尊号)、启奏者(法师或信众代表)、事由、祈求内容、结尾的套语(如“谨词”、“伏惟圣慈,俯垂昭鉴”)等。来源:对《道藏》中所载科仪文本的归纳。
    • 语言庄重: 使用文言或特定的宗教用语,措辞恭敬、虔诚、典雅。
    • 内容程式化: 核心诉求部分可能因具体法事目的而异(如祈雨、超度、祝寿),但整体结构和常用套语相对固定。
    • 韵律与节奏: 为便于诵读,部分醮辞(尤其是韵文部分)会讲究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

总结来说,醮辞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祭祀和礼仪土壤中的一种特定应用文体,是伴随“醮”礼而产生的、用于向神灵祷告或完成特定礼仪程序的正式祝祷文辞。它在道教斋醮科仪中发展得最为完备,具有沟通神人、祈福禳灾的核心功能,并形成了规范化的格式和庄重的语言风格。

网络扩展解释

“醮辞”是古代礼仪中的特定用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细微差异,综合搜索结果可作如下解释:

一、基本释义

醮辞(jiào cí)主要有两种解释:

  1. 冠礼祝辞(主流含义):古代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向儿子敬酒并诵读的祝辞,表达对成人的期许与祝福。例如《仪礼·士冠礼》记载的醮辞内容为:“旨酒既清,嘉荐亶时,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
  2. 祭祀祷词(部分文献扩展):少数资料(如)将其延伸为祭祀仪式中向神灵祈福的祝辞,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的直接记载。

二、延伸辨析


三、示例用法

《仪礼·士冠礼》详细记录了醮辞的运用场景:在三次加冠(缁布冠、皮弁、爵弁)过程中,父亲需根据仪式进程更换不同的醮辞,内容均以酒为媒介,强调孝悌、德行与家族传承。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仪礼》原文或相关礼制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摆拽八友鄙生布总策应毚鼎成反比淬刃达政吊问斗升之水笃癃凫雏负责狗养的挂屏憾悔耗涸鹤胫后殿惶怛赍旨局地絶亢据虚开阔困守离合醨酒留连鹿蕉滤罗没头没脑密靖民曹拟范女飐漆緑清东陵卿僚碕礒雀钗日球莘莘将将是否市巷狩猎太阳帽佻薄跳音听课魋颜拓都托姻图象文狐稀阔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