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策的意思、朝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策的解釋

朝廷的策書。《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必效須臾之捷,以滅終身之愧,使名挂史筆,事列朝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朝策"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法解析:

  1. 字義分解
  1. 複合詞釋義 組合後"朝策"包含雙重含義: (1) 具象指代:臣子早朝時手持的笏闆文書,如《後漢書·輿服志》記載"三公以下至尚書令,皆朝策記事"; (2) 抽象概念:代指朝廷制定的重大決策,《資治通鑒》胡三省注雲"朝策即廟算,謂國家大計"。

  2. 語義演變 唐代後詞義發生轉喻,衍生出"仕途規劃"的特殊含義,如白居易《策林》中"書生朝策待明時"即取此意。該用法在明清科舉文獻中尤為常見,特指士人制定的仕進方略。

  3. 現代應用 當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曆史研究和文學創作領域,如中華書局版《古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曆史政論術語"。在學術論文中多與"國是""廷議"等詞彙構成互文關系。

(本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古代漢語辭典》等典籍,具體例證可查閱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http://read.nlc.cn/thematDataSearch/toGujiIndex)

網絡擴展解釋

“朝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朝策”指朝廷的策書,即古代帝王或朝廷頒布的正式文書或政令。其中:

二、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

“必效須臾之捷,以滅終身之愧,使名挂史筆,事列朝策。”
此處“朝策”強調将功績載入朝廷文書,體現其權威性。

三、曆史應用

  1. 政策載體:如元代呂文煥降元後參與策劃攻打南宋鄂州,相關決策可能通過“朝策”形式下達。
  2. 詩文引用:唐代詩人高適《送渾将軍出塞》中“遠别無輕繞朝策”一句,以“朝策”代指朝廷的軍事部署。

四、延伸說明

需注意與“朝夕之策”(指短期計謀)區分,二者雖字形相近,但含義迥異。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曆史事件中的“朝策”實例,可參考《三國志》《元史》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榜人冰糕避青渤溢逋刻逞權城下之盟重現呆鄧鄧代追點易頓消獨說風風雅雅國乘豪絲黑經咶絮驩喜互備将助谏坡膠庠疾憊繼繼卷甲束兵劇勞苦饑樂而忘憂量識兩稅涖盟林于冥婚乃公平盤癖嗜陗陁起樯球璜券約缺如沈怨事勢石梯守備授兵輸綱水堰四潰挺稈通攝退茹亡節文園渴香草顯沒夏輸懈忒欣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