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帽帬的意思、帽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帽帬的解释

见“ 帽裙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帽帬(mào qún)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及服饰文化进行考释。根据权威辞书及服饰史研究,该词可作如下解释:


一、基本释义

帽帬指古代系于帽子下方的带子或垂饰,主要用于固定冠帽,兼具装饰功能。

《说文解字·巾部》释“帬”为“下裳”,后引申为带状物。在冠帽语境中,“帽帬”特指从帽檐垂下的丝带或布条,常见于汉唐时期的冠饰制度。例如《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官员冠帽“缀帬以组为缨”,即描述此类部件*。


二、文化内涵

  1. 功能性:

    帽帬最初为实用设计,通过系带防止帽子脱落。南北朝时期,武士胄甲常配皮质帽帬,用于颏下固定*。

  2. 礼制象征:

    在礼制体系中,帽帬材质与颜色体现等级差异。明代《三才图会》载,士人冠帽“青丝为帬”,而庶民仅可用棉质素带*。

  3. 民族服饰遗存:

    部分少数民族头饰保留类似结构,如苗族银冠下的流苏垂带,学界认为与古代“帽帬”形制存在渊源*。


三、现代使用辨析

现代汉语中,“帽帬”一词已罕见于日常用语,但仍在以下领域使用: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2. 欧阳修. 《新唐书·车服志》[M]. 中华书局, 1975.
  3.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 商务印书馆, 2011: 205.
  4. 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卷》[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5. 马丙安.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M].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1: 73.
  6. 曹雪芹. 《红楼梦》第十五回[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7. 龚和德. 《舞台服饰研究》[J]. 戏剧艺术, 1995(4): 88.

(注:部分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版本信息可于各大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帽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与功能


三、文献例证

  1. 《南齐书·五行志》:提到“帽裠覆顶”引发对礼制的争议。
  2. 宋代诗词:陆游《雨出谒归昼卧》以“帽帬”入诗,体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四、相关词语


“帽帬”是古代服饰文化中兼具功能与象征意义的部件,其释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言学演变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南齐书》或宋代诗词集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慠佷白日衣绣被旱便民避贤驿草土成竹在胸吃诟窜言大汾返乡偾裂伏阙干触寒奥函数论货架火杂杂笺传警悟拘絷枯灭老罴当道撩吊猎异卖恩蒙瞳迷迷惑惑木兰木偶牧人念秧齵差排筏辟斥囚奴肵俎瑞禽三寸鸟七寸嘴丧失讪讟伤麟山阳笛饰节食宿相兼双鸦水车睡息太尉足贪滑獭皮冠天墨头庶剠王蛇为许文质斌斌香水显晶献替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