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职的意思、借职的详细解释
借职的解释
仅有虚衔而非实授的官职。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石曼卿 初登科,有人讼科场,覆考落数人……次日,被黜者皆授三班借职。”《宋史·选举志三》:“凡武举,始试义、策於秘阁,武艺则试於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於庭……策入平等而武艺优者除奉职,次优借职。”
词语分解
- 借的解释 借 è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借用。借阅。借账。借据。借条。 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借钱给人。 假托:借口。借端。借故。借代。借景。借喻。借题发挥。 依靠:凭借。借势。 还 笔画数:; 部首:亻;
- 职的解释 职 (職) í 管理某种事务,分(坣 )内应做的事:职业。职务。职守。职权。天职。尽职。 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地位:职工。职位。职员。职称。以身殉职。 旧时公文用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卑职。职当奉命。
专业解析
"借职"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主要在中国古代官制语境中使用。其核心含义及演变如下:
一、 本义:临时代理或暂时代理职务
- 字义解析:
- 借: 本义为“暂时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引申为“暂时承担”、“代理”。
- 职: 指官职、职务、职位。
- 合义: “借职”即指某人并非正式担任某个官职,而是暂时性地、代理性地行使该官职的职责和权力。
- 历史应用: 在历代官制中,当某个职位出现空缺(如原任官员去世、离任、丁忧等),或因特殊任务需要,朝廷或上级官员会指派他人临时代理该职,此时代理者即被称为“借职”。这类似于现代的“代理”、“署理”或“兼任”。其核心在于“非实授”和“临时性”。
二、 引申义:宋代特定的官阶制度(“借补官资”)
- 制度背景: 在宋代官制中,“借职”的含义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一类特定的、低级的武臣寄禄官阶名称,属于“三班借职”的简称。
- 具体内涵:
- 官阶性质: “三班借职”是宋代武官(特别是低级武官和内侍宦官)的寄禄官阶之一,用以确定官员的品级、俸禄和迁转序列,并非指实际担任的差遣(具体职务)。
- 等级地位: “三班借职”在宋代武选官(由三班院管理的武官)的序列中,是最低的一阶。其排序通常为:三班借职 -> 三班奉职 -> 右班殿直 -> 左班殿直 -> 右侍禁 -> 左侍禁 -> 东头供奉官 -> 西头供奉官 -> … 等。
- “借”的含义: 此处的“借”并非强调“代理”,而是指“借补”,即通过特定的途径(如恩荫、军功、进纳等)获得一个低于正式科举或常规铨选所得官阶的“起始官资”。持有“借职”官阶的人,需要经过考核和一定年限才能转为更高级别的“奉职”等。
- 与“差遣”区别: 拥有“借职”官阶的人,可能被派去担任实际的差遣(如巡检、监当官等),也可能没有实际职务。其官阶(借职)和实际工作(差遣)是分离的。
- 历史沿革: “三班借职”这一官阶名称始于宋太宗时期,一直沿用到南宋末年。
三、 现代用法与归属
- 现代汉语: “借职”在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已非常罕见,属于历史词汇。其“代理职务”的本义已被“代理”、“兼任”、“暂代”等现代词汇取代。
- 归属领域: 该词主要出现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官制史、职官制度的学术著作、历史文献或涉及宋代历史的文本中。在普通词典中可能仅作简要解释,更详细的释义需查阅《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或专门的职官辞典(如《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宋代官制辞典》)。
- 示例:
- (古义)《宋史·职官志》中可能记载某人“借职知某州事”,意为代理知州。
- (宋制)《宋会要辑稿》或墓志铭中常见某人“授三班借职”,指授予其最低的武阶官。
“借职”一词的核心在于“借”所蕴含的非正式性和暂时性。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 泛指: 指临时代理某个官职(本义,历代通用)。
- 特指: 宋代最低级的武臣寄禄官阶“三班借职”的简称(引申义,宋代特定制度)。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 对“借职”有词条收录,解释其本义及作为宋代官名。 (权威语文工具书)
- 《中国历代职官辞典》(邱树森主编) - 详细解释“三班借职”在宋代官制中的位置、性质和作用。 (权威职官辞典)
- 《宋代官制辞典》(龚延明著) - 对宋代“三班借职”的源流、品级、迁转、待遇等有最详尽和权威的考证与解释。 (宋代官制研究经典著作)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收录“借职”词条,提供简明释义。 (常用古汉语工具书)
请注意: 由于“借职”是相对专业的历史词汇,现代权威在线汉语词典(如汉典、国学大师等)可能仅提供基础释义。欲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在宋代官制中的具体应用,建议查阅上述提到的专业辞书或相关学术著作(如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这些来源虽无直接可引用的在线链接,但它们是研究该词汇最权威的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借职”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利用职务谋取私利(现代常用义)
指通过自身职务地位、权力或资源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属于违法或违反职业道德的范畴。例如:
- 官员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取便利;
- 职场中凭借职位优势获取私利。
二、宋代虚衔官职(历史专用义)
特指宋代低级武官职位,仅有虚衔而无实际职权,常见于科举或武举选拔制度中。例如:
- 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三班借职”是武臣最低职级;
- 《宋史》提到武举考试中表现次优者会被授予“借职”。
三、道教术语(特定领域义)
指道士未受正式法职时,经他人准许借用其法职行科仪。需经焚香启奏、上表保举等流程。
说明:以上内容综合了成语用法、历史制度及宗教术语三类解释。如需了解具体案例(如“三班借职”的详细记载),可参考《梦溪笔谈》或《宋史》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案秤白炜悖悖弼承毙而后已博敏不赏之功禅家子铲球承天之佑宠借出樽垫话點紙畫字黩慢敦说凤液斧断噶举派高出一筹谷蟊嘿识挥扫活眼活现简亮荐信两眼发黑连謇廉远堂高领圈满大漫兴牝鸡晨鸣歧出歧入窃踞轻舸清郎青灵穹仪脐噬却下人殊意异润溽散剽铩翮申发水态硕虑苏联缩衣啬食谈噱踢秃頽圮王正晚照武侯吟仙俦相机霞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