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五臟六腑 ”。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窍、五藏六府。”《黄庭内景经·心神》:“六腑五藏神体精。” 梁丘子 注:“心肝肺肾脾为五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府。”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五臟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长沮桀溺语》:“五藏六府,尚有未洁。” 杨朔 《海市》:“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参见“ 五藏 ”、“ 六府 ”。
“五藏六府”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人体内的全部器官,常用于书面表达或医学、文学语境。以下为详细解析: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医学解析,可参考《吕氏春秋》《黄庭内景经》等文献。
《五藏六府》是中医学的基础概念之一,指人体内的五大脏器和六个空腔。
《五藏六府》的“五”字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二”字的长形,“八”字的上半部分,右边是“一”字。它的笔画数为五画。
《六府》的“府”字由“广”字和“卜”字组成,左边是“广”字,右边是“卜”字。它的笔画数为五画。
《五藏六府》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是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繁体字形为《五臟六腑》。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五藏六府》的“藏”字在古代写作“臟”,“府”字在古代写作“腑”。
中医认为《五藏六府》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器官和空腔,需要保持平衡和协调。
相似的组词:五脏(指五大脏器);六腑(指六个空腔)。
相似的词语:五腑六腑(与“六府”意义相同)。
相反的词语:五脏六腑空(指人体内五脏六腑无功能、无病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