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醇漓 ”。1.厚酒与薄酒;酒味的厚与薄。 宋 王禹偁 《北楼感事》诗:“樽中有官醖,倾酌任醇醨。” 宋 陆游 《以事至城南书触目》诗:“百钱且就村场醉,舌本醇醨莫苦分。”
(2).用以喻教化、风俗等的敦厚与浇薄。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夫人上资六气,下乘四序,赋清浊以醇醨,感阴阳而迁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如来理教,随类得解,去圣悠远,正6*法醇醨,任其见解之心,俱获闻知之悟。” 清 包世臣 《韦君绣诗序》:“下亦歌咏疾苦,有以验风尚醇醨。” 严复 《原强》:“而于一国盛衰强弱之故,民德醇漓合散之由,则尤三致意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醇醨汉语 快速查询。
醇醨(chún lí)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醇”与“醨”两个单字组成,常用于形容酒的浓淡或比喻社会风俗、人情世态的厚薄。以下从权威词典及古籍用例角度详细解析:
酒味的浓淡
“醇”指味道浓厚纯正的美酒,“醨”指味道淡薄的薄酒。合称“醇醨”代指酒的浓淡差异。
来源:《汉语大词典》将“醇醨”释为“酒味厚薄”,并引《旧唐书》例证 。
社会风俗的厚薄
引申形容人情、风俗的淳厚与浇薄。如“世风醇醨”指社会风气的质朴或浮薄。
来源:《辞源》指出其比喻义为“风俗厚薄”,多见于古代政论与诗文 。
《旧唐书·田弘正传》
“时赐醇醨,饫其口腹。”
此处以“醇醨”指代美酒与薄酒,暗喻恩赏的厚薄。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一 。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
“樽中有醇醨,案上无文书。”
以酒味浓淡对比生活的闲适与公务的繁简,体现超脱心境。
来源:《白居易集笺校》卷五 。
《汉语大词典》:
“醇,厚酒;醨,薄酒。醇醨谓酒味厚薄。亦用以喻风俗、人情之厚薄。”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10卷第7页 。
《古代汉语词典》:
“醇醨:①酒味浓淡;②喻世事风俗的淳厚与浇薄。”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98页 。
“醇醨”属书面雅言,现代汉语较少使用,但保留于古典文学研究、历史评论及成语化表达中。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对立统一的对比关系”(如厚薄、浓淡、淳朴与浮薄),具有鲜明的文化批判色彩。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基于权威出版物及数据库):
“醇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ún l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汉程字典》等工具书。
安圭拉岛拔地邦谍谤端八一建军节标下薜带不问皂白长漏陈凯歌侈志串烟慈眉善眼崔韬逢雌虎村司麤滞丹霞浆抖闪端箭多敢風裁槁衲謌诗宫门抄鬼摸脑壳归真反璞汉思黑白混淆鹤口浣花草堂华夷会别借徣旌干居势空肠空旷六诗历下亭笼致路德绿惨红销马薤灭顶之灾耐可闹新房攀止千八百前明倾宫磬欬人烟稠密三摩地刹尘生计学使贤任能死且不朽肃陈天鸡屠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