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万类。 晋 陶潜 《咏贫士》:“万族各有託,孤云独无依。” 唐 白居易 《夏旱》诗:“嗸嗸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明 高攀龙 《水居》诗:“万族有乐,吾心何忧。” 章炳麟 《訄书·原变》:“且万族之相轧,非直寒暑燥溼之比者也。”
"万族"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泛指世间万物与人类族群"㈠,该词最早见于魏晋文献,《文选·张华<鹪鹩赋>》载"阴阳陶蒸,万品一区",李善注云"万族,犹万类也"㈡,揭示其本义涵盖自然界所有生物类别。
在古代汉语中,"万族"常作为哲学概念使用,如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疏解"品物万族"时强调其指代"天地间不同属性的存在"㈢。现代《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该词时,补充其引申义为"代指社会各阶层、各民族群体"㈣,体现语义从自然范畴向社会范畴的延伸。
构词法层面,"万"属数词虚指用法,表数量庞大;"族"为会意字,甲骨文作旗帜下聚集箭矢状,本义指军事组织,引申为类别划分。二字组合既保留古汉语的概括性特征,又融合了"多元一体"的哲学思维,这一特征在《辞源》"万物归宗"的词源考释中有详细论述㈤。
㈠《汉语大词典》第3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㈡《文选》卷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影印本
㈢《五经正义·周易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点校本
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㈤《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三版
“万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àn zú,其核心含义为“万类”,指代世间万物或各种不同的族群。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源结构
扩展含义
文学与哲学
现代创作
“万族”一词兼具古典意境与现代延展性,既能描述自然万物,也可用于多民族、多种族的社会场景。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古籍或相关文学解析。
阿甄班司拔俗卑污别本卜人餔糟啜醨常参官宸笔騬马螭舫赤棍雠书大庭广众锭剂服服贴贴负责制公伤官名孤胜何当慧美降送跻登节动啾嘲巨擘枯硬拉开鳞杂栗斯笼冠论著落屋莽莽美人免却迷耳摸不着边暮去朝来淖沙牛识字胚乳平情贫国愆佚切辞驱疟赏鉴时乖命蹇衰败肃成擿伏发奸体料兔葵瓦大偎红倚翠瓮门嫌贰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