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延积压。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入相奇缘》:“ 和坤 復任意稽压军报,并令各路统军将帅,虚张功绩,以邀奬叙。”
“稽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ī yā,其核心含义为拖延积压,通常指因故意延迟处理事务而导致堆积。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语境应用
该词多用于描述官方或官僚行为,例如:
清薛福成在《庸盦笔记·轶闻·入相奇缘》中记载:“和珅復任意稽压军报,并令各路统军将帅,虚张功绩,以邀奬叙。”
(此处指和珅故意拖延军情上报,导致信息积压,并借此虚报战功。)
根据汉典、古籍引证及网络释义,该词解释一致,无歧义。需注意,其使用场景较正式,日常口语中较少见。
稽压一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括“稽”和“压”。
【稽】读音为jī,是一个由盖部和旨部组成的汉字。它的盖部是⺾,表示人的形象,旨部是十进制10,表示数目。稽压的意思是对人进行调查、审讯等活动。
【压】读音为yā,是一个由厂部和圭部组成的汉字。厂部表示压迫的意思,圭部表示两手平行地放置的意思。稽压的意思是将力量、压力施加在某人身上。
稽压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主要在法律和政府文件中使用。在现代汉字中,稽压保留了其古代汉字的写法。
在繁体字中,稽压的写法是「稽壓」,两个字的构造和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在古代,「压」的上方有三个点,表示压迫的程度更高;「稽」的上方是两个小折,表示对人进行观察。
一些例句使用稽压一词:
一些与稽压相关的其他词语包括:
总之,稽压指的是对人进行调查、审讯等活动,并将力量、压力施加在某人身上。这个词语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稍有不同,与它相关的词语包括稽查、压制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