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消亡。《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分兵讨伐,羣寇消夷,故海内肃然,宗庙以寧。”《南齐书·氐传》:“ 柏年 今已梟禽, 乌奴 频被摧破,计其餘烬,行自消夷。”
“消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消夷(拼音:xiāo yí)指消除或消亡,多用于描述事物逐渐消失或被彻底清除的状态。例如:
该词常见于古代典籍:
“消夷”属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表达对事物终结的强调。
“消夷”侧重表达通过外力干预或自然过程实现的彻底消除,词义庄重,适合正式语境。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后汉书》《南齐书》等原文。
消夷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平息战乱或恢复和平。它由两个部首构成,左边是“肉”字旁,右边是义符“生”。总计有7画。
消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其中有一首名为《鹿鸣》的篇章引用了这个词,表达了归复安宁的愿望。
在繁体字中,消夷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笔画和结构有所不同。而消夷的古代写法是“消肉生”。
1.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家实现了长期矛盾的消夷。
2. 和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消夷暴力和战争。
消夷并没有常见的组词,它通常是以整个词的形式出现。
近义词:平定、夷平、安抚
反义词:激化、升级、恶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