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驳的意思、乖驳的详细解释
乖驳的解释
谓意见不合而互相辩驳。 明 吕坤 《答孙月峰》:“弟与谈论,每多乖驳。”
词语分解
- 乖的解释 乖 ā 不顺,不和谐:乖舛(谬误)。乖谬。乖戾(性情、言语、行为别扭,不合情理)。乖僻(怪僻)。乖张(怪僻,不讲情理)。出乖露丑。 机灵,伶俐(多指小孩听话):乖乖。乖巧。卖乖。乖觉(?)。乖顺。
- 驳的解释 驳 (駁) ó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驳。驳斥。驳倒(僶 )。反驳。驳论。驳议。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驳。驳杂。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专业解析
“乖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事物之间相互违背、抵触或不协调的状态。它常用于描述言论、行为、情理或事物性质彼此矛盾、不一致的情况。
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本义与核心含义:
- 乖: 本义指背离、违背、不协调、不顺从。《说文解字》释“乖”为“戾也”,即违背、乖戾之意。
- 驳: 本义指马毛色不纯,引申为混杂、不纯正、不一致、辩正是非(即指出错误)。《说文解字》释“驳”为“马色不纯”,后引申出杂、乱、辩论等义。
- 乖驳: 二字结合,强调的是一种相互抵触、彼此矛盾、错杂混乱的状态。它描述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因不一致、不协调而产生的对立或混乱。
-
引申义与用法:
- 指言论、意见相左: 形容不同观点、说法之间相互矛盾,无法统一。例如:“众议乖驳,莫知所从。”(《汉语大词典》)
- 指情理、事理不通: 形容事情的发展或道理违背常理,显得荒谬或不合逻辑。例如:“行事乖驳,情理难容。”
- 指事物性质混杂矛盾: 形容事物本身包含相互冲突的特性或元素,显得不纯粹、不和谐。例如:“其性乖驳,难以驯服。”
- 指行为与规范相悖: 形容行为举止违背常规、礼法或要求。例如:“举止乖驳,有失体统。”
-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乖驳”的解释为:“错杂,不纯;抵触,不一致。” 并引用《后汉书·李固传》中的例句:“今宋阿母虽有大功勤谨之德,但加赏赐,足以酬其劳苦;至于裂土开国,实乖旧典。闻阿母体性谦虚,必有逊让,陛下宜许其辞国之高,使成万安之福。夫妃后之家所以少完全者,岂天性当然?但以爵位尊显,专总权柄,天道恶盈,不知自损,故致颠仆。先帝宠遇阎氏,位号太疾,故其受祸,曾不旋时……此其效也。……又诏书所以禁侍中尚书中臣子弟不得为吏察孝廉者,以其秉威权,容请托故也。而中常侍在日月之侧,声势振天下,子弟禄仕,曾无限极。虽外托谦默,不干州郡,而谄伪之徒,望风进举。今可为设常禁,同之中臣。昔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不许,赐钱千万。所以轻厚赐,重薄位者,为官人失才,害及百姓也。窃闻长水司马武宣、开阳城门候羊迪等,无他功德,初拜便真。此虽小失,而渐坏旧章。先圣法度,所宜坚守,政教一跌,百年不复。《诗》云:‘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刺周王变祖法度,故使下民将尽病也。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若不平心,灾眚必至。诚宜审择其人,以毗圣政。今与陛下共理天下者,外则公卿尚书,内则常侍黄门,譬犹一门之内,一家之事,安则共其福庆,危则通其祸败。刺史、二千石,外统职事,内受法则。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絜,犹叩树木,百枝皆动也。《周颂》曰:‘薄言振之,莫不震叠。’此言动之于内,而应之于外者也。由此言之,本朝号令,岂可蹉跌?间隙一开,则邪人动心;利竞暂启,则仁义道塞。刑罚不能复禁,化导以之寝坏。此天下之纪纲,当今之急务。陛下宜开石室,陈图书,招会群儒,引问失得,指擿变象,以求天意。其言有中理,即时施行,显拔其人,以表能者。则圣听日有所闻,忠臣尽其所知。又宜罢退宦官,去其权重,裁置常侍二人,方直有德者,省事左右;小黄门五人,才智闲雅者,给事殿中。如此,则论者厌塞,升平可致也。臣所以敢陈愚瞽,冒昧自闻者,傥或皇天欲令微臣觉悟陛下。陛下宜熟察臣言,怜赦臣死。” 固意乖驳,帝不纳其言。”(此例虽长,但明确展示了“乖驳”用于指意见与皇帝或主流观点相抵触)。
- 《辞源》(修订本): 对“乖驳”的解释为:“错杂;矛盾。” 其释义强调了该词所蕴含的混杂和矛盾特性。
“乖驳”是一个描述矛盾、抵触和不协调状态的文言词汇。它由表示“违背”的“乖”和表示“混杂/不一致”的“驳”复合而成,核心意义在于强调事物或观点之间的对立、错杂与不和谐。在古籍文献中,它常用来批评意见分歧、事理不通或行为失当。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等大型汉语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乖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āi bó,其核心含义为意见不合而互相辩驳,主要用于描述双方在观点或立场上的分歧与争论。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词义核心:指双方因意见不合而产生辩论或争执,强调观点对立的互动性。
- 语源解析:
- “乖”本义为违背、不顺,引申为分歧(如“乖舛”“乖戾”);
- “驳”指反驳、辩驳,合为“因分歧而互相反驳”。
使用场景
- 古代文献:明代吕坤《答孙月峰》中提到“弟与谈论,每多乖驳”,描述交流中频繁的论点冲突。
- 现代语境:可用于学术讨论、观点辩论等场景,但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表达,日常使用较少。
补充说明
- 部分词典(如)提到“乖驳”隐含“巧妙驳斥”之意,但这一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辞书,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
- 该词无明确近义词,但“辩难”“论诘”等词可表达类似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明代文集中的原始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诐遁别酌不便水土补订不憓布衣黔首琛献车牖除害兴利纯牺祠位澹默大隧达照鵰剿动量守恒定律方广粉泽附名罘思共生矿黑人黄鱓降帜检视监作焦巴巴角壮介直进帆精一巨祸磕打牙儿窥墙雷电凌歊楼林露天矿茫昧名表郎官密苏里河驽弱皮货谦拒钱塘江倾危轻心上厅行首髾髮石迳夙成岁祀特产透骨屯集纹章乌臼武闱销取瑕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