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陿薄的意思、陿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陿薄的解释

谓土地狭小贫瘠。《汉书·货殖传》:“此地陿薄。吾闻 岷山 之下沃壄,下有踆鴟,至死不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陿薄(xiá b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文言文或历史文献中。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地理与物产层面的本义

指土地狭窄而贫瘠,形容自然环境局促且资源匮乏。

例证:

《汉书·地理志》描述某些边远地区时称“土地陿薄,不生五谷”,强调土地狭小且土壤贫瘠,无法种植农作物。此用法突显自然条件的局限性。

二、人性与品格的引申义

形容人见识狭隘、性情刻薄,含贬义色彩。

例证:

东汉王充《论衡·自纪》批判世俗偏见时写道:“偶合容说,身尊体佚,百载之后,与物俱殁……陿薄之民,岂可胜论?”此处“陿薄”指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之人。北宋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亦用“僻陋陿薄”批评地域偏见导致的认知局限。

三、古籍中的典型用例

  1. 《汉书·地理志》

    记载汉代地方风土:“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而汉中淫失枝柱,与巴、蜀同俗。土地陿薄,蓄积不充。”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论衡·自纪》

    王充自述著述动机时对比圣贤与俗人:“今吾子涉世落魄,仕数黜斥……陿薄之民,岂可胜论?”

    来源:王充《论衡》,上海人民出版社校释本。

  3. 《论逐路取人札子》

    欧阳修谏言科举改革:“盖以朝廷至公,待四方如一,惟才是择。奈何惮于更改,以成僻陋陿薄之风?”

    来源:《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刊行。

词义演变与结构分析

“陿”通“狭”(《说文解字注》:“陿,隘也”),表空间或心胸的狭窄;“薄”本义为土地贫瘠(《周易·说卦》:“离为火,其于地也为薄”),引申为德行浅薄。二字复合后,既保留地理意义的“贫瘠狭窄”,又衍生出对人性的负面评价,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化逻辑。

注:现代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辞源》均收录该词条,释义参考权威工具书,古籍引文据通行校勘本。

网络扩展解释

“陿薄”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析:

词义解释

陿薄(xiá báo) 指土地狭小且贫瘠,形容地理环境局促且不肥沃。其中:

文献例证

《汉书·货殖传》中记载:“此地陿薄。吾闻岷山之下沃壄,下有踆鸱,至死不饥。” 此处“陿薄”描述土地条件恶劣,与“沃壄(肥沃原野)”形成对比。

相关延伸

“薄”在古汉语中常表“贫瘠”义,如《说文解字》提到“薄”可引申为“不厚”,与“厚”相对。类似词汇如“塉薄”(jí báo)也指土地贫瘠,但“陿薄”更强调空间狭窄与贫瘠的双重属性。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地理描述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常见于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或自然环境的文本。

别人正在浏览...

阿狗阿猫谙忆弁栗比岁搏杀不待长局黜迹触物兴怀瓷仙蹙竦大九州丹纪丹甲丹箓倒盆倒气得雄地工底土笃实恶讨丰膴凤楹妇道家浮淫横草不动,竪草不拿回授撝逊祸适蹇产降眷家器筋书酒家佣极醉可贺敦劳改连挺鸾刀履丝曳缟瞒藏秋坻秋皛瑞草魁射猎史才世要霜明説起曹操,曹操就到四时之气四虚体察同甲屯踬王昭君握拳透爪飨报香奁体献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