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营的意思、五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营的解释

(1).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部队。《后汉书·顺帝纪》:“调五营弩师,郡举五人,令教习战射。” 李贤 注:“五营,五校也。谓长水、步兵、射声、屯骑、越骑等五校尉也。” 隋 虞世基 《讲武赋》:“选羽林於六郡,詔蹶张於五营。”

(2).泛指诸军营。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雷霆七校发,旌旆五营连。” 宋 刘克庄 《鹊桥仙·乡守赵计院生日》词:“四民香火,五营笳吹,来献一杯寿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营”是一个历史军事术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汉代五校尉所领部队
    指东汉时期由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统领的中央禁军。这五营是汉代京师的精锐部队,负责护卫皇宫和都城安全。

    • 具体组成:
      • 屯骑校尉:统领骑兵。
      • 越骑校尉:负责外族骑兵(如越人)。
      • 步兵校尉:统领步兵。
      • 长水校尉:掌管水军或驻长水地区的部队。
      • 射声校尉:统辖弓弩手(因“闻声而射中”得名)。
  2. 泛指军营或军队
    唐代以后,其含义扩展为对军营的泛称,如唐代诗人高适在《信安王幕府》中用“旌旆五营连”形容军营连绵的景象。

二、补充说明

三、用法示例

建议进一步查阅《后汉书》《汉官仪》等古籍获取权威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营

五营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亻”(人)和“廴”(彳),总共有12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制度中的五营制度。

“五营”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略微的变化,它的繁体字为“伍營”。历史上,五营制度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中的一种主要编制形式,把整个军队分为五个独立编制的单位。每个营都有一名将领指挥,负责统领士兵,进行训练和作战。

以下是一些使用“五营”这个词的例句:

  1. 五营官兵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
  2. 他是五营的一员,参加过多次战斗。
  3. 五营形成了严密的军事组织,充满了纪律和团结精神。

另外,根据词语的意思,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汇,如“营房”、“营地”等。近义词可以包括“五个单位”、“五个编制”等,而反义词则可以是“零营”、“无编制”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