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纪的意思、二纪的详细解释
二纪的解释
(1).谓日、月。《后汉书·张衡传》:“倚 招摇 、 摄提 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 五纬 之绸繆遹皇。” 李贤 注:“二纪,日月也。”
(2).二十四年。《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尚书传》:“十二年曰纪。” 张铣 注:“自从仕来,渐进得二十四年。”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策名委质,忽焉二纪。”
(3).约指二十余年。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还宫》诗:“二纪烟尘外,凄凉转战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吾本天上司书仙人,偶以一念情爱,謫居人间二纪。” 王古鲁 注:“一纪为十二年,此处二纪泛指二十餘岁之意。” 清 刘岩 《哭家西谷侍御》诗:“二纪聚京国,情若同胞亲。”
词语分解
- 二的解释 二 è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双,比:独一无二。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两 笔画数:; 部首:二; 笔顺编号:
- 纪的解释 纪 (紀) ì 记载:纪年。 * 。纪行(妌 )。纪实。纪念。纪传(刵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
专业解析
"二纪"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特定时间计量意义的词汇,主要源于古代天文历法与纪年体系。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基本含义
"二纪"指二十四年。其核心依据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 "纪"的定义:在古代历法中,"一纪"通常指一个特定的时间周期。最主流的观点认为,"一纪"指十二年。这源于木星(岁星)绕天一周约需十二年(实际约11.86年),古人将周天分为十二次,岁星每年行经一次,故以十二年为一纪。
- "二纪"的计算:因此,"二纪"即为两个"纪"的周期,即12年 × 2 = 24年。
二、 其他含义与用法
- 指两个地支循环:地支共有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一周为十二年(一纪)。"二纪"则意味着地支循环了整整两周,共二十四年。
- 泛指较长的时间段: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二纪"有时也用来泛指一段相当长的岁月,并不严格精确到24年,而是强调时间流逝之久远。例如,白居易诗中"悠悠一别已二纪",主要表达离别时间漫长。
- 古代另一种纪年单位(较少用):在更早期的文献或特定天文语境中,也存在以三十年为一纪的说法(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此时"二纪"指六十年。但此用法远不如"一纪十二年"通行。
三、 现代理解与运用
在现代汉语中,"二纪"主要作为历史或文学性词汇出现,用于描述古代的时间跨度或用于具有古典韵味的表达中,其核心含义仍是指二十四年。
参考资料依据: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明确将"二纪"释义为"二十四年",并引《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三》"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期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李善 注引 汉 郑玄 曰:"纪,犹年也。" 并指一纪为十二年。
-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第4版): 在解释"纪"字时,明确列出其作为时间单位的意义:"① 纪年单位。十二年为一纪。" 由此可推"二纪"为二十四年。
-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第六版彩图本): "纪"字条释义包含:"⑧ 年岁单位。(1)古代以岁星(木星)绕太阳一周约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四》:'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韦昭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 (2)古代亦以三十年为一纪。《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万物资始,五运终天...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 后世多以十二年为一纪。" 明确指出后世主流是以十二年为一纪。
- 《辞源》 (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纪"字条释义:"⑧ 岁、年。古称十二年为一纪。《书·毕命》:'既历三纪。' 传:'十二年曰纪。' ... 也有以三十年为一纪的。" 同样支持"二纪"主指二十四年。
- 王宁主编《古代汉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讲解古代纪年法和时间表达时,会涉及"纪"作为十二年周期的概念及其应用实例。
网络扩展解释
“二纪”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
指日、月
源自《后汉书·张衡传》:“察二纪、五纬之绸繆遹皇”,李贤注明确“二纪”为日月。这一用法多见于古籍,用于天文或哲学讨论中。
-
表示二十四年
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因此“二纪”可指二十四年。例如谢灵运诗《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中“从来渐二纪”,张铣注解释为二十四年。
-
泛指二十余年
在文学作品中常以“二纪”虚指二十多年,如唐代李敬方《太和公主还宫》的“二纪烟尘外”,以及《初刻拍案惊奇》中“謫居人间二纪”,均取此意。
使用建议:
- 研究古籍或历史文献时,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日月、24年或虚指)。
- 现代语境下,“二纪”多用于文学表达,较少作为时间单位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安寐巴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剥文北州孛相裁觚采区禅草楚鬓摧坚陷阵厝意德义低云斗捷多时迩日范晔发售非违痱子吩示佛是金装,人是衣装阖户闳富红馥馥胡戏节授敬戒积俗纪庸开唱客贩陵社零族离题陇隧緑帽儿命里注定冥召闵慰寝迹设纚水虞顺推肃唱随份子滔滔汩汩天坛痛法同号颓意托任外财亡为温乎文韬武略雾髩云鬟哓呶虓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