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污秽邪6*恶。《荀子·君道》:“脩道之人,污邪之贼也。今使污邪之人论其怨贼而求其无偏,得乎哉!” 清 王晫 《今世说·夙惠》:“今此江有神,倘一涉污邪,致干神谴,葬於鱼腹,即何日得復见父母乎?”
(2).谓着了邪气,神志失常。《醒世姻缘传》第八一回:“罢,怪丫头!污邪了胡説的甚么!”
(3).地势低下的田。《史记·滑稽列传》:“甌窶满篝,污邪满车。”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污邪,下地田。” 宋 范成大 《雨后田舍书事》诗:“向来矜寡犹遗秉,此去污邪又满车。” 清 孙枝蔚 《再生诗为汪长玉赋》:“为长贵身劳,何时耕污邪?”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污邪汉语 快速查询。
“污邪”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污邪”既可描述具体事物(如低洼田地),也可抽象指道德败坏或精神异常,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荀子》《今世说》等古籍原文。
污邪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贬义的含义,形容人或事物深受污染或带有浊恶之气。
污(wū)是由水部和巫部组成,总共有6画。巫部表示巫术、邪恶,而水部表示不洁、脏污。
邪(xié)是由行部和牙部组成,总共有8画。行部表示奔跑、沿途散发邪恶气息,而牙部表示残暴、咬人。
污邪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与信仰体系,认为有一些力量或现象带有邪恶、混乱以及脏污的本质。
在繁体字中,污邪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污邪」。
在古代,写污邪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较古老的版本可能会将污的水部写作氵,而邪的牙部可能会写作⺂。当然,这些写法已经不再常见。
例句:他言辞污邪,引发了许多争议。
污邪可以作为一个词语的组合部分,用来形容其他词汇。例如:
- 污邪之气:形容某人或某事散发出不洁、邪恶的气息。
- 深陷污邪:形容人沉迷于邪恶、不洁的行为或状态。
近义词:脏恶、肮脏、骯髒、邪恶
反义词:纯净、洁白、正义、纯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