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儒衣的意思、儒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儒衣的解释

(1).犹儒服。《后汉书·儒林传论》:“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於邦域矣。”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儒衣山鸟怪, 汉 节野童看。”

(2).指穿儒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儿明作丈夫装,出与当世儒衣儒冠者流周旋晋接。”

(3).借指儒生。 唐 皇甫曾 《送裴秀才贡举》诗:“儒衣羞此别,去抵 汉 公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儒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不同文献资料,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儒服
    指儒家学者或文人所穿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后汉书》提到“服儒衣,称先王”,即通过服饰体现儒家身份。

  2. 穿儒服的行为
    表示以儒者形象示人,如清代王韬作品中“儒衣儒冠者流周旋晋接”,强调通过衣着展现儒家风范。

二、引申含义

  1. 借指儒生
    唐代杜甫诗句“儒衣山鸟怪,汉节野童看”,以“儒衣”代指儒生群体,突出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

  2. 比喻儒家思想与道德标准
    成语中“儒衣”象征儒家学说倡导的品德修养与社会规范,如形容人“行为符合儒衣”即指其遵循儒家伦理。

三、文献与使用场景

四、总结

“儒衣”既指具体服饰,也延伸至儒生身份及儒家精神内核。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既可写实,亦可抽象为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二

《儒衣》的意思

《儒衣》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性服装。儒衣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着装,代表了儒家思想的精髓。穿着儒衣的人通常被视为儒家学问的传承者,代表着儒家信仰、学识和精神追求。

拆分部首和笔画

《儒衣》一词的拆分部首是“衤”和“衣”,其中的“衣”是“衤”的意义扩充。根据《康熙字典》的说法,它的部首是衣的一种变体。在《康熙字典》中,它的笔画数是12画。

来源和繁体

《儒衣》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形容孔子的服装,意在强调其身份和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在繁体字中,儒衣的表示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儒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不同。它的古汉字写法为“儒衤”,其中的“衤”是“衣”的变体,表示衣物。这种写法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儒衣”。

例句

1. 他穿着一身朴素的儒衣,看上去十分庄重。

2. 孔子为了弘扬儒家思想,常年身着儒衣,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君子。

组词

儒家、儒学、儒释道、古儒、儒道、儒者、儒风

近义词

士服、文绣、士服装、士课

反义词

野蛮、无知、庸俗、不文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