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牋记的意思、牋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牋记的解释

古代文体之一。给长官的书启。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刘胜》:“太僕 杜密 周甫 亦去 北海 相在家,每至郡县,多所陈説,牋记括(托)属。”《后汉书·皇甫规传》:“﹝ 规 ﹞所著赋、铭、碑、讚、祷文、弔、章表、教令、书、檄、牋记,凡二十七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原牋记之为式,既上窥乎表,亦下睨乎书……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响,盖牋记之分也。” 宋 曾巩 《与定州韩相公启》:“始敢脩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飢渴之勤,载省孤蒙,实为幸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牋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用于下级向上级或官员向长官呈递的书信或文书,属于公文性质的书面表达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用途
    根据文献记载,“牋记”是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常见的应用文体,内容多涉及政务陈述、建议或汇报,具有明确的官方沟通功能。例如《后汉书》提到皇甫规的著作中包含“牋记”,说明其常用于正式场合。

  2. 历史文献中的例证

    •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官员刘胜在郡县任职时通过“牋记”向上级陈说事务。
    •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将其归类为“书记”文体的一种,强调其实用性和规范性。
  3. 与“劄记”的区别
    需注意“牋记”与“劄记”(zhá jì)易混淆,后者指读书笔记或随笔记录(如清代宋荦、徐特立所述),功能与前者截然不同。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古代文体或词语辨析,可提供具体词条以便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二

《牋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牋记》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指的是写有记录或文字的纸张。它提供了一种记录信息或交流思想的方式,广泛应用于文化、教育、商业等各个领域。

拆分部首和笔画

《牋记》的部首是牜(牛字旁),它的拆分方式是由“牛”字和“⺄”组成。它一共包含了10个笔画。

来源

《牋记》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由古代的文字编撰家所创造和使用的。它是通过结合表示“牛”的字形和表示“竹”的字形而形成的。

繁体

《牋记》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牋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有一些变化。对于《牋记》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以是「藤」、「荐」等。也有人将其写作「簷」、「扇」等。

例句

1. 他在《牋记》中记录了一天中的重要事项。

2. 这本《牋记》保存了数百年来的历史文献。

组词

1. 笔牋:指写字或书写文章的行为。

2. 记牌:指在打牌时,记录或记住打过的牌的数目和类型。

近义词

记事、备忘、日志

反义词

忘却、遗忘、删除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