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蜡的意思、刻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蜡的解释

刻烛。相传古人在蜡烛上刻度计时。 唐 韩偓 《妬媒》诗:“多为过防成后悔,偶因翻语得深猜。已嫌刻蜡春宵短,最恨鸣珂晓鼓催。应笑 楚襄 仙分薄,日中长是独裴回。”蜡,一本作“ 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刻蜡,又称“刻蜡版”或“蜡版刻写”,是中国传统印刷技术中一项重要的手工制版工艺。它特指在涂有蜡层的木版、金属版或其他板材上,用特制工具刻划文字或图案的过程,是制作印刷母版(印版)的关键步骤。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相关背景:

一、核心释义

二、工艺原理与应用

  1. 制版流程:
    • 基材处理:选择平整的木板(如梨木、枣木)或金属板。
    • 涂蜡:在基材表面均匀涂抹一层由蜂蜡、松香等混合调制而成的蜡质。
    • 刻划:工匠依据原稿,用锋利的刻刀(如拳刀)在蜡层上精确刻划,将需要印刷的图文部分的蜡剔除,使基材裸露。
    • 修整与加固:对刻好的版面进行检查和修整,有时会对刻出的线条进行加固处理。
    • 印刷:在刻好的蜡版上刷墨(墨附着在裸露的基材上),覆盖纸张,通过压力(如刷子或拓包)将图文转印到纸上(参考《中国印刷史》相关章节对传统雕版印刷流程的描述)。
  2. 技术特点:
    • 蜡层作用: 蜡质层软硬适中,易于刻划精细线条,同时能保护基材在刻划过程中不被过度损伤。刻掉蜡的部分形成凹陷的图文,保留蜡的部分成为印刷时的空白(非着墨区)。
    • 精细度: 该工艺能实现较高的图文精度,尤其适用于雕刻细腻的文字(如小字、书法)和复杂的线条画(如版画)。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

总结来说,“刻蜡”在汉语词典及印刷史语境下,专指在涂蜡印版上刻划图文以制作印刷母版的手工技艺。它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雕版印刷术的核心工序,体现了传统工匠的精湛技艺,对中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刻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刻蜡"指古人在蜡烛上刻划标记以计算时间的行为,与"刻烛"同义。该词源于唐代诗人韩偓《妬媒》诗句"已嫌刻蜡春宵短",其中"蜡"通"烛",指蜡烛燃烧时通过刻度判断时间流逝(见、4、8)。

二、文化背景

  1. 计时原理:古代夜间常用蜡烛燃烧速度来估算时间,每燃烧一段刻度约为一刻(约15分钟)。
  2. 文学意象:在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短暂的美好时光,如宋代李邦献《菩萨蛮》中"薰沈刻蜡工夫巧"描绘细腻的时间感知。

三、相关延伸

需注意该词现代已罕用,主要出现在古籍和诗词研究中。以上信息综合自唐代至宋代诗文用例及古代计时制度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八徵背向编纂鄙老参领插犋传花击鼓篡据当口儿点检所对心独女,独女儿度索君蜂气富矿芙蕖赋质高德广种薄收瞶瞀好闻黉校簧诱浑大火栰较尉犗刑旌罕九音锣极心隽望开土康豫铿訇酷耽良商萝月蛮婆马直眉诩门启面型闵伤募人出首南村拈筹跑片平贾频世穷极穷精秋发秋孰山险受职调峰帷扆逶纡宪禁喜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