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教坊曲名。后为词牌名。即《忆汉月》。双调,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因 宋 柳永 词而名“望汉月”。参阅《词律》卷五、《词谱》卷八。
“望汉月”的含义可从词牌名和文学意象两个层面理解:
起源与结构
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演变为词牌名,又名《忆汉月》。其格式为双调,共五十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北宋柳永曾以此词牌创作,进一步推广了该名称的沿用。
代表作品
柳永的《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是典型之作,通过“明月”意象表达离别之苦,如“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等句,语言直白却情感深沉,展现了婉约派风格。
部分资料提到“望汉月”被引申为“遥不可及的愿望”(如),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词学文献,可能为现代衍生义或误传,需谨慎引用。
若需了解柳永原词全文或词牌格律细节,可参考《词律》卷五、《词谱》卷八等典籍(来源:)。
《望汉月》这个词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它用来描述人们对于月亮的神往和思念之情。在古人眼中,月亮不仅是天空中一颗明亮的星体,也寄托了人们对于故乡、亲人和美好回忆的思念之情。
《望汉月》的汉字拆分为:氵(三点水)+月。其中,氵为部首,代表水,月表示月亮。汉字总共有7个笔画。
《望汉月》一词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离骚》。《离骚》是屈原所作的一篇抒发个人主张、表达痛苦思绪的辞章,其中有一句:“定之以吴越之险,矗之若插于其中。”意为:“以吴越的险地来规定我的位置,就像站在楚汉相隔的水面上。”这里的“汉”就是指的月亮。后来,人们引用了这句话中的“望汉月”一词,用来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之情。
《望汉月》的繁体字为「望漢月」。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望汉月》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是「望漢月」。
1. 我在异乡思念家乡,望汉月常常泪湿眼眶。
2. 他远离故乡已多年,每当夜晚望汉月,都会想起家乡的美景。
1. 望月:表示美好的祈愿和思念。
2. 汉宫:指古代汉族的皇宫,也可用来指代汉族的文化和历史。
3. 月夜:指夜晚的月亮。
1. 观月:指欣赏月亮。
2. 望星:表示对星星的思念和遥望。
3. 忆月:指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1. 望日:与望汉月相对,表示对太阳的思念和眷恋。
2. 忆云:与忆月相对,表示对云彩的回忆和美好纪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