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守卫武库。《左传·襄公九年》:“使 皇郧 命校正出马,工正出车,备甲兵,庀武守。” 孔颖达 疏:“兵甲器械藏於府库,若今武库,使具其守,守此武库也。”
(2).可执守的武功。《左传·襄公十年》:“女既勤君而兴诸侯,牵帅老夫以至於此,既无武守,而又欲易余罪。” 杜预 注:“无武功可执守。”
“武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守卫武库
指负责保护存放兵器、战车等军事装备的仓库。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九年》的记载,其中提到“庀武守”(准备守卫武库),孔颖达注疏解释为“兵甲器械藏于府库,若今武库”。
可执守的武功
强调通过武力建立并维护的功绩或地位。如《左传·襄公十年》中“既无武守”即指缺乏可依仗的军事功勋,杜预注解为“无武功可执守”。
古典文献依据
两个释义均源自《左传》:
现代引申理解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扩展为“军事将领守卫边疆”的象征意义,但这一说法更偏向文学化引申,未见于传统注疏。
古典文献中暂无直接例句,但现代仿古用法可见:
“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出自的造句示例)
“武守”在古籍中多为具象的军事管理或功绩概念,现代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左传》原文或权威注疏(参考、2)。
《武守》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武力守卫、保卫。守指守卫、保护、捍卫的意思,而武则指武力、武装的意思。因此,《武守》可以理解为以武力来保卫、守卫某个事物。
《武守》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左边是“武”(wǔ)部,右边是“宀”(mián)部。根据部首的位置可以得知该字的大致发音和一些语义信息。同时,《武守》这个词总共由12个笔画组成。
《武守》这个词来自于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来源。在繁体字中,《武守》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包括字形和用法。古时候写《武守》的字形与现代基本相似,但可能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古代有许多纪录和文化遗产,可以参考古籍和碑铭来了解古时候《武守》的写法。
1. 他担任武守,保护国家的安全。
2. 士兵们积极学习军事技能,为了更好地履行武守职责。
武力、守卫、保卫、武装、守护、防守
保卫、守护、捍卫
放弃、被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