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罔极的意思、罔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罔极的解释

(1).无穷尽。《诗·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视人罔极。” 郑玄 笺:“人相视无有极时,终必与女相见。”《史记·太史公自序》:“受命於穆清,流泽罔极。”《汉书·董仲舒传》:“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 颜师古 注:“罔亦无也。极,尽也。”《晋书·成公绥传》:“何滋育之罔极兮,伟造化之至神。”

(2).《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朱熹 集传:“言父母之恩,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后因以“罔极”指父母恩德无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终怀《蓼莪》罔极之哀。” 明 沉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怙恃惟隆,乾坤罔极。” 清 杨潮观 《<寇莱公思亲罢宴>序》:“《罢宴》,思罔极也。”

(3).指人子对于父母的无穷哀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陛下圣恩齐於哲王,罔极过於 曾 閔 。”《北史·周纪下·武帝》:“衰麻之节,苫庐之礼,率遵前典,以申罔极。” 宋 王禹偁 《著作佐郎赠国子博士鞠君墓碣铭》:“岂惜一言,不慰罔极之心乎?”

(4).不正。《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罔极。” 郑玄 笺:“罔,无。极,中。无中,所行不得中正。” 汉 贾谊 《吊屈原赋》:“遭世罔极兮,乃殞厥身。”

(5).《诗·小雅·青蝇》:“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谓谗人之言不止,则二人不和。后因以“罔极”指谗言或谗人。《后汉书·李杜传赞》:“道亡时晦,终离罔极。”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罔极泰甚,古今同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罔极”是汉语中一个古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无穷尽、无边际

    该义项多用于形容时间、空间或情感的深远无尽。例如《诗经·小雅·蓼莪》中“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以“昊天罔极”比喻父母恩德的广袤无边,难以回报。这一用法在历代文献中常见,如《后汉书·列女传》亦用“罔极”描述对逝者的无尽哀思。

  2. 无准则、不合规范

    此义项强调行为或事物的失序状态。《古代汉语词典》释为“无中正之道”,如《诗经·小雅·青蝇》中“谗人罔极”,指责谗言者背离道义准则。先秦文献中多用于批判违背伦理或社会规范的现象。

语源与演变:

“罔”通“无”,“极”本指房屋正梁,引申为终极、准则。二字组合后,既保留“无边际”的空间意象,又衍生出“无标准”的抽象含义。汉代以后,“罔极”逐渐从日常语汇转为书面雅言,现代汉语中多见于引述古籍或文学创作。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罔极”是一个源自古代经典文献的词语,其含义丰富且具有多义性,主要包含以下几层解释:

1.无穷尽、无边际

这是“罔极”最基础的释义,常见于先秦典籍。例如《诗经·小雅·何人斯》中“视人罔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流泽罔极”,均指时间、空间或恩德的无穷无尽。


2.父母恩德深厚,子女的感念与哀思

源自《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朱熹注解称父母之恩如天般无穷,后世因此以“罔极”特指父母恩情难报,或子女对父母的无限追思。例如南朝《世说新语》中“罔极过於曾闵”(曾参、闵子骞以孝著称)。


3.变化无常,无准则

《诗经·卫风·氓》中“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描述男子行为反复无常。此义项强调缺乏固定的标准或道德约束。


4.不正、不中正

《诗经·大雅·民劳》中“以谨罔极”,郑玄注解“罔极”为“无中”,即行事偏离中正之道,隐含批评之意。


5.谗言或进谗之人

《诗经·小雅·青蝇》中“谗人罔极,构我二人”,指谗言无休止,导致人际关系破裂。后以“罔极”代指谗言或散布谗言者。


总结与语境差异

“罔极”的具体含义需结合文本背景判断。例如在孝道文化中多指父母恩德(如《蓼莪》),政治或伦理讨论中则可能强调准则缺失或谗言危害。需注意不同文献中的引申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奔奏采览臣一主二船东吹肚鱼醇驷大斗大鼜灯毬點酥娘调举地转峨峨贰相二元制恶语相加丰华敷天跟劲官号鲑泡海濶天空混名假翮旌孝饥瘦揪睬捐国君辱臣死屦舃忼忾买脸面明睿弥士女尚书潘鬓屏事披头盖脑破戒匍伏跂立寝兵青畴勍敌青癯岐涂色散神龟乐剩余伸屈诗阵手脚干净贪情田部吏同厕秃落腽肭脐五禅仙吏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