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 曰:“言诸侯持戟百万, 秦 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 秦 兵当二百万也。” 晋 张载 《剑阁铭》:“ 秦 得百二,并吞诸侯。”《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 西岳 ,险则百二犹在。” 宋 王清惠 《满江红·题驿壁》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兹岂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犹言一百挂零。《晋书·王敦传赞》:“弼成王度,光佐中兴,卜世延百二之期,论都创三分之业,此功固不细也。” 唐 许浑 《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
(3).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百二”的汉语词典释义
“百二”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和特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险要之地”或“以少胜多”相关,常见于文言或书面语中。
本义与典源
“百二”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此处的“百二”指秦地地势险要,仅需二万兵力即可抵御百万敌军,引申为地势险固、易守难攻。后世如《汉书》《文选》均沿用此典,如“百二之险”“百二山河”等表述。
引申用法
现代用例与规范
现代汉语中,“百二”多用于历史、文学语境。如“百二雄关”形容潼关、函谷关等险要之地(《现代汉语词典》)。需注意其文言色彩,口语中罕用。
同源词参考
参考资料:
“百二”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分析:
以少胜多的比喻
源自《史记·高祖本纪》对秦地险要的描述:“秦得百二焉”,指秦地凭借地形优势,二万人可抵御百万敌军。
注解差异:
山河险固的代称
在文学中常借“百二”指代地势险要,如《晋书》用“百二之期”比喻国祚长久。
约数“一百挂零”
用于模糊计数,如《晋书·王敦传赞》中“百二之期”指略超百年的时期。
精确比例“百分之二”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以“裁可百二”形容优秀文句仅占2%,强调稀少。
在部分语境中,“百二”可能简写为“一百二十”(如“百二秦关终属楚”),但此属流俗简化,非本义。
该词核心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常见于历史文献与诗词,多用于强调地理优势或数量关系。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百卉千葩白石脂巴黎圣母院承欢痴妒代号道园得舆调年帝王底行笃意方外之学福功夫脚狗后鼓铎海蟳憨痴吉剧金榜挂名靖乱蹐滞决市句勒楷书駃疾窥寻拉火线礧碨丽藏流弹罗綳鹿戏冒坚梦渚么人木本油料林目睹潘安县偏裻骈文批落切实七诰入邪沙梨时享死死平平颂酒速香涒滩枉戾卫娘文禽武威五戊无韵下的苮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