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谓最原始的物质。《列子·天瑞》:“太素者,质之始也。” 汉 班固 《白6*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陈书·高祖纪上》:“肇昔元胎剖判,太素氤氲。”
(2).引申为天地。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忽万载而不恤,周无疆於太素。”
(3).朴素,质朴。《淮南子·俶真训》:“偃其聪明而抱其太素。” 汉 班固 《幽通赋》:“皓尔太素,曷渝色兮。” 汉 班固 《东都赋》:“昭节俭,示太素,去后宫之丽饰,损乘舆之服御。”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乃服》:“然既曰布衣,太素足矣。”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六:“被服太素中,何暇问紈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太素汉语 快速查询。
“太素”是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最原始物质
在道家宇宙观中,“太素”代表物质形成的初始阶段,与“太易”“太初”“太始”并称先天五太。《列子·天瑞》提到“太素者,质之始也”, 即宇宙演化到此时,物质(质)开始形成但尚未分离出具体形态,属于“气形质具而未相离”的混沌状态()。
宇宙演化阶段
代指天地
部分文献将“太素”引申为天地初分的状态,如《列子》称其“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
象征朴素
在文学语境中,“太素”常指质朴无华,如班固《东都赋》“昭节俭,示太素”强调去除繁饰、返璞归真()。
“素”本义为白色丝织品(《说文解字》),故“太素”字面可解作“太白”,后引申为纯粹朴素()。
在中医典籍中,“太素”特指《黄帝内经太素》,是现存最早的《内经》分类注释本()。
以上内容综合自《列子》《淮南子》等古籍及权威辞书解释,如需完整文献出处可查看搜索来源。
太素这个词在汉语中意思非常广泛,一般指代以清纯、纯洁、无瑕疵为特征的事物。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或者物品的质量,常常用来表达对纯净、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渴望。
太素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太”和“米”,其中“太”作为部首,字形可以表示巨大、伟大等含义;而“米”是一个代表植物的部首,表示与粮食、稻谷等有关。总的来说,太素的字意是美好和纯洁。
太素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8个,其中“太”有4画,“素”有4画。
太素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经典文献《尚书》中,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经典中,太素被描述为臣子对君主刻骨铭心、忠诚洁白的美德。
太素的繁体字是「太素」。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太素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缺乏确切的古代文献记载,我们无法确定太素在古时候的具体汉字写法。
1. 她的心灵是那样的太素,没有任何污染。
2. 这幅画展现了大自然的太素之美。
1. 太素衣:指代质地纯洁,没有瑕疵的衣物。
2. 太素心灵:形容一个人内心纯洁无私。
1. 纯洁
2. 清白
1. 污浊
2. 肮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