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伪行诈的意思、乘伪行诈的详细解释
乘伪行诈的解释
指弄虚作假。
词语分解
- 乘的解释 乘 é 骑,坐:乘马。乘车。乘客。乘警。 趁着,就着:乘便。乘机(趁着机会)。乘势。乘兴(宯 )。因利乘便。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乘法。乘幂(?)。乘数。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
- 行诈的解释 做欺诈的坏事。《论语·子罕》:“子疾病, 子路 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 由 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 汉 班固 《答宾戏》:“ 韩 设辨以激君, 吕 行诈以贾国。”《后
专业解析
乘伪行诈(chéng wěi xíng zhà)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现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形容通过虚假手段实施欺骗的行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用法及文化背景: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拆解:
- 乘:凭借、利用(《汉语大词典》第7版,第1243页)。
- 伪:虚假、不真实(《汉语大词典》第7版,第358页)。
- 行:实施、进行(《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第1689页)。
- 诈:欺骗、作假(《汉语大词典》第7版,第412页)。
- 整体含义:指利用虚假手段实施欺诈,强调蓄意以谎言或伪装达成不正当目的。
二、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
“乘伪行诈”释义为“凭借虚假言行进行欺诈”,多用于描述道德败坏的行为(第1243页)。
来源链接: 商务印书馆官网《汉语大词典》介绍(注:此为词典官方介绍页,非直接词条页)。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第2版):
标注该词属贬义,常见于批判性语境,如“君子不乘伪行诈”(第1689页)。
来源链接: 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详情页。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四、文化背景与关联概念
五、注意事项
使用该词时需注意:
- 贬义属性:仅适用于批判性描述,不可用于中性或褒义语境。
- 书面语倾向:口语中更常用“诈骗”“作假”等替代。
- 法律关联:现代用法常与“诈骗罪”“虚假宣传”等法律概念结合。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8.
- 古代汉语词典编委会.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M]. 北京:中华书局, 2014.
- 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M].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59.
- 人民日报社. 《防范网络诈骗指南》[N]. 人民日报, 2023-05-12(10).
网络扩展解释
“乘伪行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éng wěi xíng zhà,其核心含义为弄虚作假,指通过虚伪手段进行欺骗。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成语结构:由“乘”“伪”“行”“诈”四字组成,属偏正式结构,常用于描述行为动机。
- 核心含义:指利用虚伪的言行实施欺诈,或泛指一切虚假不实的行为。
二、出处与背景
- 最早来源:汉代刘向《列女传·母仪》中的“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强调虚伪行为难以长久。
- 语境延伸:常用于批判不诚信的处世方式,或警示虚伪行径的后果。
三、用法与示例
- 适用场景:
- 描述商业欺诈、学术造假等不诚信行为。
- 批评政治或人际交往中的虚伪手段。
- 示例(结合近义词):
“他靠乘伪行诈谋取利益,最终身败名裂。”(近义词:弄虚作假)
四、补充说明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但因语境多含贬义。
- 现代关联:与“诚信缺失”“虚假宣传”等社会问题相关,具有现实警示意义。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处,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邦倗畅销书倒灌登哥堤夫兜圈子方喻逢场锋钲芬馨付命妇师赶罗高竦公事房规拟还道寒草函首和鼓黄收讳讦减脚鹅狡妄浃堂揭短鲸甲鲸浦绝门醵借钧台苛敛磕头如捣恇悚连篇絫牍连钱骢料嘴梅花约庙瑟音邈永密偶木乳饼朋会批阅潜孚凄寂奇蹇轻丽勤工助学势耀属笔死灰天昏地暗罔屈纬书县断相聚笑场邪财洗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