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贵族礼服上的白色米形绣文。《书·益稷》:“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綉。”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粉米,白米也。” 蔡沉 集传:“粉米,白米,取其养也。”一说,粉米为二物。 孔 传:“粉,若粟冰;米,若聚米。”《后汉书·舆服志下》:“天子备章,公自山以下,侯伯自华虫以下,子男自藻火以下,卿大夫自粉米以下。” 清 刘大櫆 《<王载扬诗集>序》:“ 载扬 之于诗,无所不窥,而其雕鏤刻画之巧,未尝不与其玩弄之具同,如珠如玉,如时花,如 蜀 锦之新濯,如藻火粉米之煌煌,盖其工如此。”
(2).指花粉。 元 郝经 《野蓼》诗:“细蕊亦鲜洁,粉米糅丹素。”
“粉米”一词的释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古代礼服纹饰
指古代贵族礼服上绣制的白色米形图案,属于传统礼仪服饰的“十二章纹”之一。该用法最早见于《尚书·益稷》,记载帝王服饰需包含日、月、星辰、山、龙等十二种象征性纹样,其中“粉米”代表滋养万物的含义()。汉代郑玄注解为“白米”,宋代蔡沉进一步解释其象征“养育之德”。部分文献认为“粉”与“米”是两种独立纹样,分别指碎米状和整粒米状图案。
文学中的花粉代称
元代诗人郝经在《野蓼》中曾用“粉米”比喻植物花粉,如“粉米糅丹素”一句,通过白花粉与红色花蕊的色彩对比增强诗意()。此用法属文学修辞,未见于典章制度。
需注意:该词现代已非常用词汇,主要出现于古籍研究或古典文学赏析场景。
保壁背过气虫化茺藯摧败单摆弹爵动口烦错凤凰竹风行电照覆宗噶嘣干连垢厉含藏悍疾合离草洪涔后滚翻滑曼或体鹄竢僵毙锦歌金箍咒疾声厉色积攒军哗泪人儿连疆炼习力荐犂老六亲无靠躶袒马蹄表秘府旁囊抛洒彭越啓化清漻弃取全活渠帅赏不逾日沈迹始影首足异处书鼓水产业淘水跳虫提兵铁藓望岫息心无济于事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