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征伐,征讨驱逐。《后汉书·樊準传》:“时 羌 復屡入郡界, 準 輒将兵讨逐。”《魏书·辛雄传》:“初, 萧宝夤 在 雍州 起逆,城人 侯众德 等讨逐之,多蒙爵赏。” 唐 李德裕 《请密诏塞上事宜状》:“请密詔 刘沔 与 仲武 讨逐,先经略此贼。”
(2).搜求并惩处。《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 莽 阴奇之。及后篡位,拜 宪 郎中,赐以衣服。 宪 受衣,焚之,逃于 东海 之滨。 莽 深忿恚,讨逐不知所在。”《南史·循吏传·郭祖深》:“有所讨逐,越境追禽。”
“讨逐”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通过军事手段进行讨伐并驱逐敌人。该用法在历史文献中较为常见,例如:
指通过追查、搜捕等手段惩治特定对象。例如: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魏书》等文献原文。
讨逐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为“讨”和“逐”。
首先,“讨”是一个四画的汉字,它的部首是言字旁,只从右边有三横。它在字形上有着非常丰富的意思,包括追求、讨好、交谈等。
其次,“逐”是一个十画的汉字,以辶部作为它的部首,表示与出行相关的意思。它的字形内部由多个横竖组合而成,表达了追赶、赶走等含义。
“讨逐”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古老,最初应用于描述战争时敌人互相追逐、索取或驱逐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开始引申为其他领域中的争夺、追赶或追求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讨逐”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差异。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存在着一些差异。然而,对于“讨逐”这个词来说,它的写法在古代与现代没有太大变化。
以下是两个例句,展示了“讨逐”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1. 他们在篮球比赛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逐。
2.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讨逐状元的资格。
“讨逐”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组词。其中,“讨”可以和其他字组成词语,如“讨论”、“讨好”;“逐”也可以和其他字搭配,例如“追逐”、“排逐”。
与“讨逐”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追逐”、“争夺”;反义词可以是“放弃”、“避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