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牢的意思、五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牢的解释

(1).即五太牢。牛羊豕各五头。 周 代宾礼中有牢礼。按照宾客的等级而陈献牢物。《周礼·秋官·掌客》:“掌客,掌四方宾客之牢礼餼献……羣介行人宰史,皆有牢,飱五牢,食四十。”

(2).为祭祀时的供物。《史记·封禅书》:“立 五帝坛 ,祠以五牢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牢”是古代礼仪制度中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时陈列的五组牺牲。《周礼·地官·牛人》记载“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与其盆簝以待事”,郑玄注“五牢者,牛羊豕各五”,即由牛、羊、猪各五头组成的三牲组合。

从礼制渊源来看,五牢规格高于三牢而低于七牢,主要用于诸侯朝觐天子或特殊国礼场合。《礼记·王制》载“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此时需“膳用五牢”以示尊卑等级。汉代经学家郑玄在《三礼注》中强调“五者,天地之中数,取阴阳交泰之义”,赋予其礼制哲学内涵。

在具体仪轨中,五牢的陈列方位与搭配器物均有严格规定。《仪礼·聘礼》详述“鼎五,腥五牢,陈于门内”,需配合五组鼎簋、五组笾豆形成完整的礼器阵列。唐代贾公彦《周礼疏》考证指出,周代五牢制度实为“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的爵位对应体系。

现代汉语词典如《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版)将“五牢”释义为“古代祭祀宴享时,牛、羊、豕各五的合称”,并标注其语出《周礼·秋官·掌客》的“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五牢”。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转为历史专有名词,常见于先秦文献研究及礼制文化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五牢”是古代礼仪与祭祀中的专用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1. 宾礼中的等级制度
    指周代接待宾客时,按照等级陈献的牲畜数量,即“五太牢”,包含牛、羊、猪各五头。这一制度见于《周礼·秋官·掌客》,用于区分宾客身份高低。

  2. 祭祀供物
    作为祭祀时的祭品,“五牢”同样指牛、羊、猪各五头,如《史记·封禅书》记载“立五帝坛,祠以五牢具”,体现了古代祭祀的规格。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周礼》《史记》等原文进一步考证具体使用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把腕秉质卜室不自喜聪明一世,懵懂片时胆大心麤道德实践道路之言倒薤大填斗甬顿引风光月霁拊式拊弦辅牙相倚高壁清野功夫片儿功行圆满钩辀贯鲜孤迥滚账蛊祝害肚历宦牒换鹅手壶公喙突见风使船鮆酱井匽军临城下垃圾立逼李杜晽晽马鳖弭变名刹南川南威你死我活穹天泉府日宇绳套审合深壑豕突狼奔衰粗疏华宿岁田货徒费唇舌枉纵诿解无政无寘撷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