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林强盗”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指啸聚山林、以抢劫财物为生的强盗群体,通常具有组织性。该词源于“绿林大盗”,两者含义相近,均强调山林环境与暴力劫掠的特征。
鲁迅在《书信集·致赵家璧》中提及:“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此例用来说明绿林强盗为增强实力不惜代价的行为逻辑。
历史上,“绿林”一词可追溯至西汉末年的“绿林军”,后衍生为山林盗匪的代称。清代文献中,绿林强盗常被描述为兼具暴力与争议性的人物,如所述太湖巨盗黄三良,其事迹反映了民间对“侠盗”的矛盾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文学引用,可查阅鲁迅著作及清代《儿女英雄传》等文献。
《绿林强盗》一词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类人物,他们组织起来在山林中活动,并以劫富济贫为名进行抢劫和抵抗统治者的行为。
《绿林强盗》一词的拆分部首是“⺅”(人偏旁)和“田”(田字底),共计5个笔画。
《绿林强盗》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明代文学经典《水浒传》。该小说描绘了108位英雄豪杰聚集在绿林山中的故事,这些人被称为“绿林强盗”。
《绿林强盗》的繁体字为「綠林強盜」。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绿林强盗的字写作「綠林强盜」。
1. 绿林强盗们暗地里收集粮食,以供给附近村庄的饥民。
2. 他们起初是穷凶极恶的绿林强盗,后来却转变成了保护百姓的英雄。
3.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群绿林强盗的冒险故事。
1. 绿林:指山林中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
2. 强盗:指以抢劫为生的罪犯、土匪。
1. 英雄豪杰
2. 山寨
3. 土匪
1. 守法公民
2. 正直人士
3. 庄重君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