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盟誓的意思、盟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盟誓的解释

[oath of alliance] 结盟立约;指盟约

详细解释

(1).结盟立誓。《国语·鲁语上》:“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荀子·富国》:“事之以货寳,则货寳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且古建大事,必先盟誓,故《周礼》有司盟之官,《尚书》有告誓之文。” 唐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草草临盟誓,区区务富强。”《说唐》第九回:“兄弟在花园盟誓,只道戏言并无凭证,谁知后来俱应前言。”

(2).指起誓。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咱对天盟誓,诸位神道老天爷。”

(3).指盟约。《宋史·陆游传》:“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 明 李梦阳 《冬日灵济宫十六韵》:“累朝盟誓册,玉柜少人知。”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这无异缔结了一种盟誓,彼此在同一目标之下,完全无私地团结起来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盟誓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包含两层核心含义,分别对应古代社会仪式与现代语言用法:

一、古代盟约仪式(动词/名词)

指通过庄严仪式缔结契约的行为或契约本身。古人通过献血为盟、昭告神明的方式建立信任,常见于诸侯结盟、军事同盟或重大承诺。例如: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盟誓之言,岂敢背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述“毛遂定盟”之事,强调“歃血而盟”的仪式性。

二、立誓承诺(动词)

引申为郑重发誓、作出保证,强调言语的约束力。例如:

《古代汉语词典》释义:“盟,誓约也;誓,约束之言。”

如《乐府诗集·焦仲卿妻》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誓言即属此类。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4

  2.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1595-4

  3. 《左传》《史记》

    中华书局点校本(通行学术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盟誓”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解释可结合古代和现代用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释义

  1. 名词含义
    指“盟约”,即通过仪式达成的正式约定。多见于古代政治或军事结盟,如《国语·鲁语上》提到“申之以盟誓”,强调通过婚姻和盟誓巩固诸侯关系。

  2. 动词含义
    表示“发誓”或“宣誓”,常见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例如洪深《赵阎王》中“对天盟誓”即指以誓言表决心。


二、历史背景与仪式


三、现代延伸用法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不同时期的用法差异,可参考《国语》《宋史》等古籍,或现代文学作品中相关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白挺白头吟报春花标句财主残碣常古称赏穿凿附会垂紫楚王城打杠子玷翳渎控法戒枋臣风箫甘冥公冶长瑰佹和议焕燿换羽移宫活兵惑术互校脚心朝天介夫笈囊惊天拘琐看出焜燿老枭梁皇忏六庚流僈理寃摘伏鹿辇缪丑内疚钱谷师爷青山翠竹穷夫耆儒硕德麴法取透丧家之犬诗心石英钟睡眼琐末贪叨腾觚天翁通赇万贯家财晩菘务外淅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