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俱下的意思、五行俱下的详细解释
五行俱下的解释
谓读书敏捷神速。《三国志·魏志·应瑒传》“后为五官将文学” 裴松之 注引 晋 华峤 《汉书》:“ 瑒 祖 奉 ,字 世叔 ,才敏,善讽诵,故世称‘ 应世叔 读书,五行俱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王性之 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纔三四行, 性之 已尽一纸。”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四:“ 应奉 读书,五行俱下; 宋孝武 省读书奏,能七行俱下,盖言其敏也。”亦作“ 五行并下 ”。《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词语分解
- 五行的解释 ∶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构成世界万物,中医用五行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迷信的人用五行推算人的命运 ∶见“五常”详细解释.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
- 下的解释 下 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两
网络扩展解释
“五行俱下”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读书速度极快,具有敏捷、高效的特点。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 拼音:wǔ háng jù xià(部分文献注音为wǔ xíng jù xià)。
- 字面含义:“五行”指五列文字,“俱下”即一并阅读,整体意为同时阅读多行文字,比喻阅读速度极快。
2. 出处与典故
- 最早出自《三国志·魏志·应瑒传》裴松之注引华峤《汉书》:“应奉(字世叔)读书,五行俱下。”
- 后世如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等文献也沿用此典,强调读书的敏捷性。
3. 用法与示例
-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阅读速度快。
- 示例:
- “应奉读书,五行俱下,宋孝武读书奏,能七行俱下。”
- 元代李治《敬斋古今注》亦引用此成语描述才思敏捷之人。
4. 相关延伸
- 近义词:五行并下、一目十行。
- 文化内涵:古代常用“五行俱下”称赞博学之士的阅读能力,体现对高效治学的推崇。
“五行俱下”以夸张手法描绘快速阅读的场景,既保留汉字“行”(háng,行列)的本义,又通过典故强化了其文化意蕴。需注意与“五行(xíng)学说”中的“五行”区分,避免混淆。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行俱下
《五行俱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五个行业或领域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或程度。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多个领域都非常优秀,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的古代五行学说。
下面是《五行俱下》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拆分:五、行、俱、下
- 部首:亻(人字旁)、行(彳字边)、人(亻字形)、一(丨字形)
- 笔画:五(4画)、行(6画)、俱(9画)、下(5画)
古代繁体字中,《五行俱下》可以写作「五行俱下」。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些许不同。在繁体字中,五行分别写作「伍力羽語與」。
以下是使用《五行俱下》的例句:
他在研究、创作、教育、领导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可以说是《五行俱下》。
以下是一些词语和成语,与《五行俱下》相关:
- 组词:五行、俱下、行业、水平
- 近义词:多才多艺、博学多才、万事通
- 反义词:一无所长、无能为力、门外汉
总结来说,《五行俱下》是一个形容一个人在多个领域都达到了极高水平的成语,它可以用来称赞一个人在各个方面都非常出色和有成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