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纪的意思、五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纪的解释

(1).指岁、月、日、星辰、历数。《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厤数。” 孔颖达 疏:“凡此五者,皆所以纪天时,故谓之五纪也。”《旧唐书·代宗纪》:“叶五纪者,建号以体元;授四时者,布和而顺气。”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布歷推筴,仰测鸿濛;三统五纪,四分九宫;机智可尽,太虚无穷。”

(2).五伦。《庄子·盗跖》:“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五纪即五伦也。”

(3).一纪为十二年,五纪为六十年。《南齐书·高帝纪论》:“ 宋氏 正位八君,卜年五纪。”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姪阿宜诗》:“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多是 抚州 写,今来五纪强。”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五纪归来鬢未霜,十眉环列坐生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纪"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的重要概念,特指五种记录时间或天象运行规律的体系。其核心含义源自《尚书·洪范》,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五纪"指岁、月、日、星辰、历数五种时间计量与天文观测体系(《汉语大词典》)。《尚书·洪范》载:"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系统归纳了先民观测自然规律的时间坐标框架(《辞源》修订本)。

二、分项释义

  1. 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即回归年长度,用于标记寒暑季节更替(王力《古代汉语》)。

  2. 依据月球朔望周期(约29.53日)划分的时间单位,形成农历月份基础(《中国天文学史大系》)。

  3. 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周期,为最小时间计量单位(《中国古代历法》)。

  4. 星辰

    包含二十八宿等恒星坐标,通过观测星象位置确定季节变迁(《史记·天官书》)。

  5. 历数

    指推算节气、置闰等历法规则,协调阴阳历差异的数学体系(《汉书·律历志》)。

三、文化意义

"五纪"体系构建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时空认知框架,直接影响祭祀、农事等国家典仪。《汉书·律历志》强调"历数之起上矣,传述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其后三苗乱德,二官咸废,而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失方。尧复育重黎之后,使纂其业,故《书》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体现其治国安邦的实用价值(《十三经注疏》)。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4.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5.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网络扩展解释

“五纪”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天文历法概念

指岁、月、日、星辰、历数五种时间与天象的统称。这一解释源自《尚书·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主要用于纪时和观测天象。孔颖达疏注称这五者为“纪天时”的核心要素,反映了古代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总结。

2.伦理纲常(五伦)

在《庄子·盗跖》中,“五纪”被解释为“五伦”,即传统儒家提倡的五种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不过这一用法相对少见,更多文献仍以天文历法含义为主。

3.时间单位

“一纪”为十二年,“五纪”即六十年,常用于描述较长的时间跨度。例如唐代杜牧的诗句“五纪归来鬓未霜”即以此指代六十年。

其他补充

部分文献(如)提到“五纪”可代指仁、义、礼、智、信“五常”,但这一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后世的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典籍、注疏及现代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洪范》《庄子》等原著,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材榜笞谤嫉襃斜碧宇裁诗犲狼朝末抵鸦都念子斗志昂扬堆垒敦处返乡浮叶跪灵海涵地负烘干红纶祸源竞赛机思就汤下面口腹夔魖阑散令旦令美令色林林总总辚囷笼中鸟马明王貌冠冒昧梅福缪绕年头月尾僄突剖白嵰州汽车工业清禁拳民人言藉藉射鸱都将氏谱收梢水门舒摊丝挂子思虑随车雨虽休勿休透递退寻为蛇添足五横小国小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