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赃官。《鹖冠子·王鈇》:“毋使污官乱治,不奉令犯法,其罪加民。”
“汙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拼音为wū guān,其核心含义指赃官,即贪污腐败的官吏。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鹖冠子·王鈇》:“毋使污官乱治,不奉令犯法,其罪加民。” 此句强调禁止贪官扰乱治理,违令犯法者将加重对百姓的罪责。
使用语境
多用于古代政治或律法相关文本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场景。需注意其与“清官”“廉吏”等词的对比。
扩展补充:
“污官”概念在古代社会具有强烈批判性,反映了对吏治清明的诉求。类似表述还有“贪官”“墨吏”等,均指向官员的道德失范行为。
汙官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括「汙」和「官」。
「汙」字的部首是「水」,它有4个笔画。
「官」字的部首是「宀」,它有8个笔画。
「汙」字本意为污垢、不洁等,与脏乱无关。在「汙官」这个词中,它指的是腐败、贪污的官员。繁体字中,「汙」字被写作「污」。
在古代,「汙官」这个词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意思都相似。汉字的形状和写法在演变中有所变化。
他是个汙官,一心只想着如何贪污受贿。
汙染、官方、官府、官职
腐败、贪污、贪官、败类
廉洁、清廉、清官、正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