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时教刑所用的木杖。《仪礼·乡射礼》:“楚扑长如笴。”
(2).以杖拷打。《北史·刘昶传》:“﹝ 昶 ﹞性褊躁,喜怒不恒,每至威忿,楚扑特苦。”
“楚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古时教刑所用的木杖
指古代用于教育惩戒或刑罚的木制刑具,常见于礼仪或刑律记载。例如《仪礼·乡射礼》提到“楚扑长如笴”,描述其形制长度如箭杆(笴)。
以杖拷打
引申为用木杖施行拷打的行为。《北史·刘昶传》记载刘昶性格急躁,常因愤怒而严厉使用楚扑责罚他人,即“每至威忿,楚扑特苦”。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仪礼》《北史》原文或权威词典(如、)。
楚扑(chǔ pū)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前部首是“楚”(chǔ),后部首是“扑”(pū)。楚扑的构成非常简单,它只需要两笔即可书写。
“楚”部首是一个独体字,表示楚国的意思。它的古代写法有许多种,最早的记录来自于金文和甲骨文。在繁体字中,“楚”字的形状保持了一致。
“扑”部首是一个具体形象字,表示手握棍棒或者其他武器向前挥击的动作。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扑”字的形状与现在保持了较高的相似度。同样地,在繁体字中,“扑”字的形状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楚扑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模糊,没有具体的记载。然而,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它可能与楚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关。可能是用来形容楚国勇猛精悍的战士。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以楚扑的姿态出现在战场上。
楚扑这个词并没有常见的组词、近义词或反义词。因为它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词语,具备独立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满足了你对于《楚扑》这个词的要求。如果你还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