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无甔石。 宋 苏辙 《送李钧郎中》诗:“东南乞麾尚可得,白首谁念家无甔。”
“无甔”为汉语生僻词,其核心语义可从字形及古文献用例分析。“甔”读作dān,《汉语大词典》释其本义为“小口大腹的陶制容器”,容量约为十斗,后引申为储粮器具的代称。在古汉语中,“无甔”作为动宾结构短语使用,字面指“没有储粮的陶器”,实际多用于形容生活困窘的状态。如明代《涌幢小品》载“家无甔石之储”,即通过否定储粮器具的存在,暗喻物质极度匮乏。
该词属于古代经济生活类词汇,常见于描述清贫境遇的文献语境。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强调“甔”作为量器的计量功能,侧面印证“无甔”暗含家庭经济计量单位的缺失。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鲜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献时仍具考据价值。
“无甔”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无甔”指没有储粮的容器,常引申为极度贫穷、家无余粮的状态。其中“甔”字原指古代一种陶制容器(如瓮、罐),用于储存粮食,因此“无甔”字面即表示缺乏储存粮食的器具。
文学引用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文。例如宋代苏辙《送李钧郎中》中写道:“白首谁念家无甔”,以“无甔”形容家中贫寒、无粮可存的困境。另一句“储无甔石是英雄”则通过反讽手法,表达安贫乐道的精神。
近义关联
“无甔”与“无甔石”同义,均表示贫穷匮乏。古代常用“甔石”作为计量单位(如十斗为一石,二石为一甔),因此“无甔石”更强调储粮的极度短缺。
使用注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文言词汇,常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学创作中。如需深入理解,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并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有限,以上解释综合了的诗词例证及词义关联,若需严谨考证,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疏。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卑俗编目鞞靫舶物禅众泚颜邨路打来回诞意调辑废轶干吾光训黑夜河梁之谊华府黄溪角椅荆文璧鸡头肉眷念决雌雄决水款曲周至酃渌买渡南北合套泥象懦劣赔钱皮板乾暴潜君乞量曲律钦亲阮郎归润肤膏桑姑三兽渡僧统山梁闪飒甥舅省民盛色豕韦士友守钱虏守圉四脚朝天遂心满意踢里拖落投杼托肺附纨质握机雾兴云涌啸吒风云谐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