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同的意思、文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同的解释

文同(1018-1079) : 北宋画家、诗人。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永泰(今四川盐亭东北)人。官知湖州知州,未到任卒。世称“文湖州”。擅画墨竹,画竹创叶面深墨、叶背淡墨之法,主张画竹先当“胸有成竹”。有“湖州竹派”之称。著有诗文集《丹渊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同(wén tóng)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主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

一、基础释义(文字相同)

指文字书写形式或内容完全一致。古代文献校勘中常用此概念说明文本的同一性,如《说文解字注》载:"凡同部之文皆曰文同",强调同部首汉字的结构共性。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仍用于公文、法律文书等严谨文本的比对场景。

二、艺术理论引申义(书画同源)

源自北宋苏轼提出的"文同"理念:"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此处"文"指文学修养,"同"强调书画创作的本质统一性。该理论成为文人画核心思想,主张绘画需以文学底蕴为根基,体现创作者的精神境界。

三、历史人物专指(文同其人)

特指北宋画家文同(1018-1079),字与可,梓州永泰人。作为湖州竹派创始人,其艺术实践完美诠释"书画同源"理论:

  1. 文学造诣:进士出身,曾任湖州知州,著有《丹渊集》
  2. 艺术成就:首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的墨竹技法,代表作为《墨竹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3. 理论影响:提出"胸有成竹"创作观,被收录于《宣和画谱·卷二十》

参考资料来源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清嘉庆刻本)
  2. 苏轼《东坡全集·卷九十三》(四部丛刊景宋本)
  3. 《宣和画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校注版)

网络扩展解释

“文同”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历史人物:北宋画家、诗人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四川盐亭人,是北宋著名文人画家,与苏轼为表兄弟关系。主要成就包括:

  1. 艺术贡献
    创“湖州竹派”,提出“胸有成竹”理论,以墨竹画著称。其技法特点为“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突破传统双勾填色法,形成写意风格。

  2. 文学成就
    著有《丹渊集》四十卷,收录诗文作品,风格质朴清新,与绘画理念相呼应。

  3. 仕途经历
    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湖州知州(未到任即去世,故世称“文湖州”)等职。

二、姓名寓意

作为名字时,“文”象征文采、学识,“同”蕴含团结、和谐之意,组合后寓意“才华横溢且具有协作精神”。不过此类解释多见于现代姓名学分析,权威性较低。

提示:若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艺术作品分析,可参考《丹渊集》或宋代书画研究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百名拔赏逼临不遑枚举产儿谗诽畅郁躔结纯全锄诛荻洪洞猺儿女心肠飞帛纷腾敢自櫜韬个人主义弓背寡过郭汾阳号呶禾秧弘毅京朝谨遇扣算敛芒丽唱烈火见真金灵牙利齿流瀁瞒天账面戒木头底儿闹杆念头逆河攀附撇叶披省谦崇前旒情深似海全精茸阘洒涂时品识微知著逝者如斯衰损谁逻属神枢掖送穷节甜津津填馅五白消隐谢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