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静淡泊。 清 黄宗羲 《<曹氏家录续略>序》:“余自离 语溪 ,卖文糊口,不相通问,盖不欲以綺靡之语,入冷汰之耳。” 清 郎廷槐 等《师友诗传录》二三:“古之作者,‘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呴鲜荣以为词’,偏得乎逸歌长句,若‘穿天心,出月脇’,恆得意外惊人之语。果何道而造诣臻此?”
“冷汰”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ěng tài,其核心含义为清静淡泊,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情或文学作品的风格。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由“冷”与“汰”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冷静而简朴”,引申为一种超脱世俗、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或艺术境界。
出处与引文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曹氏家录续略>序》中曾用“冷汰”形容淡泊的性情:“不欲以綺靡之语,入冷汰之耳。”。此外,郎廷槐《师友诗传录》也提到“结冷汰以为质”,指文学创作中追求清雅脱俗的意境。
文学与哲学关联
该词常与道家思想关联,体现对自然、简朴的追求,例如描述文人墨客远离浮华、专注精神修养的状态。
综合释义
现代语境中,“冷汰”多用于书面表达,强调心境的宁静与审美的素雅,属于较为生僻的词汇,常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文化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曹氏家录续略》或清代诗论相关文献。
冷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冷”和“汰”。冷汰的意思是渐渐消退、淘汰,指因为不符合要求或不合格而被逐渐淘汰掉。
“冷”字的拆分部首是冫,拼音是lěng,总笔画数是7。
“汰”字的拆分部首是氵,拼音是tài,总笔画数是8。
冷汰这个词源于古代汉字的写法,而后又逐渐演变为现代汉字。在繁体字中,“冷”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汰”字的繁体写法为“淘”。
在古时候,冷汰的写法略有不同。冷字的古代写法中,字上方有一个冫字形状的头,形状像一个穿着帽子的人。而“汰”字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字形相比较接近,只是笔画笔势有所不同。
1. 老板决定冷汰那些不称职的员工。
2. 这种过时的技术被逐渐冷汰了。
组词:淘汰、消退、剔除
近义词:淘汰、剔除
反义词:晋升、崛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