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俗的意思、文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俗的解释

谓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后汉书·公孙述传论》:“ 述 虽为 汉 吏,无所凭资,徒以文俗自熹,遂能集其志计。”《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 遭母丧”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籍 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礼而毁几灭性,然为文俗之士 何曾 等深所讐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文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详细说明

  1. 文化属性
    文俗代表社会长期形成的文化习俗与礼仪规范,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念与社会风貌。例如《后汉书》提到公孙述“徒以文俗自熹”,即通过遵循礼俗彰显自身修养。

  2. 行为特征
    强调在礼法与习俗之间保持平衡,既非完全墨守成规,亦非彻底离经叛道。如《世说新语》记载阮籍居丧期间“不率常礼”,却因突破常规被文俗之士非议,说明该词暗含对传统规范的维护倾向。

三、语境应用

四、相关辨析

与“风俗”相比,“文俗”更侧重礼法制度与文人阶层的规范意识,而非单纯的地域性民间习俗。例如描述某地“其民风淳厚,尚信好文”时,“文俗”特指当地文人群体遵循的礼仪传统。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例句,可查阅《后汉书·公孙述传论》《世说新语》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文俗

“文俗”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文和俗。其中,“文”是一个独体部首,可以指代文字、文化等含义;“俗”是一个独体部首,可以指代民众、习惯等含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文”字的部首是“文”,它由四笔构成。

“俗”字的部首是“人”,它由二笔构成。

来源:

“文俗”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的《晋书·经籍志》中,用来描述官员应该有的文化素养和社会习俗。后来,这个词逐渐被运用到广泛的领域,指代社会风俗和文化习惯。

繁体:

“文俗”的繁体字是「文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文俗”这个词,其古代写法与现代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

1. 这个地方的文俗十分独特,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2.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美好的文俗,让后代能够了解和尊重传统。

组词:

1. 文化:指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2. 俗称:用于表示某个事物或称呼的通俗、普遍的名称。

近义词:

1. 风俗:指一定区域、一定群体中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2. 习俗: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形成的传统行为和风尚。

反义词:

1. 文雅:指言行举止高尚大方,文化修养深厚。

2. 清教:指保持传统道德观念、习俗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