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蟠蛰的意思、蟠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蟠蛰的解释

(1).蛰居;隐居。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蟠蛰身仍病,鹏摶力未通。”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蟠蛰泥涂愧头角,飞腾沧海凌风潮。”

(2).藏伏。 宋 司马光 《瘿盆》诗:“海鼃鬭怒腹干张,老鮫蟠蛰鳞鬐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蟠蛰(pán zh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核心释义(据《汉语大词典》)

指动物屈曲蛰伏的状态,尤强调冬眠生物蜷缩隐藏的特性:


二、引申义与文学意象

在古典文学中,「蟠蛰」常象征隐逸、蓄势或未显之能:

  1. 隐喻贤者隐居

    如宋代李昉《太平广记》载:「龙潜于渊,蟠蛰待时」,以龙蛇蛰伏喻才德之士未逢机遇时的隐忍。

  2. 形容气势内敛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有:「雷霆蟠蛰一炉中」,借指力量积蓄待发之态(来源:中华书局《龚自珍全集》)。


三、文化象征与哲学意涵

「蟠蛰」关联中国古代宇宙观中的「阴阳消长」思想: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2. 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3.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2013年。
  4. 《尔雅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网络扩展解释

“蟠蛰”是一个具有古汉语色彩的词语,主要用于形容隐藏、潜藏或隐居的状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用例:

一、基本释义

  1. 蛰居;隐居
    指人或生物长期隐匿在某个地方,不显露自身。常见于描述隐士或远离世俗的生活状态。
    例句:

    • “蟠蛰身仍病,鹏摶力未通”(唐·姚合《赠终南山傅山人》)
    • “蟠蛰泥涂愧头角,飞腾沧海凌风潮”(张际亮《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
  2. 藏伏
    侧重于描述动物或事物潜藏、盘曲的状态,如冬眠生物或潜伏的物体。
    例句:

    • “海鼃鬭怒腹干张,老鮫蟠蛰鳞鬐秃”(宋·司马光《瘿盆》)

二、词语构成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如诗词、古文,现代口语及普通文本中极少出现。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慠民白饮报国嚗嚗步光操度缠约叱斥鸱视饬装戳儿楚言从生大观帖大教堂丹之所藏者赤点球电热毯斗百草方字反掌辅邑覆议根绝鼓唱谷口隐骨折胡画甲舘敬宠匶车抗辩榼藤两侧两视六石弓泥墩墩女娇欧书袍泽之谊篷窗匹夫庶妇频年岂顾权且诠叙上屋社直使鹿事绪始愿硕言诵记天膜土墼万石问拟纤絺相饭枵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