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庄重专一。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 太任 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史记·周本纪》“ 歷 娶 太任 ” 张守节 正义引作“端壹”。《三国志·魏志·王昶传》:“筹不虚运,策不徒发,端一小心,清修密静。”
(2).指正直不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孝史四》:“ 颜鲁公 为 郭汾阳 家庙碑云:‘端一之操,不以险夷概其怀;坚明之姿,不以霜雪易其令。’斯言也, 鲁公 亦允蹈之。”
(3).农历五月初一的别称。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端午》:“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
“端一”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古语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本义溯源
“端”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直也”,指正直不偏,“一”则为专一纯粹。《汉语大词典》综合二者,定义“端一”为“庄重专一”,形容人品格正直且心志专注的状态,如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中“各衙门章奏务从简切,是非可否明白直陈,毋得彼此推诿,徒托空言。其大小臣工亦各宜秉公持正,以诚心直道相与,以勉修端一之实”。(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历史语境运用
在古籍中常见作形容词使用,如东汉王充《论衡·物势》载“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不故生人也。然则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虮虱之于人也,因气而生,种类相产”,其中“端一”暗含自然规律中纯粹专一的特质。(来源:王充《论衡》)
三、近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创作或学术论述中仍可见其强调“纯粹性”的引申用法,例如描述艺术创作需“保持端一之心,摒除杂念干扰”。(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端一”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庄重专一
形容人的品性端正、专注且不轻浮。该释义源自汉代刘向《列女传·周室三母》中“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后《三国志·魏志·王昶传》也用“端一小心”形容严谨的处世态度。
正直不阿
指为人刚正、不趋炎附势。例如《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文提到“端壹”与“端一”相通,均强调品行的正直。
农历五月初一的别称
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记载:“用朔日,谓之端一”,因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一”即指该月初一,属于古代节令的特殊命名。
补充说明:
被坚执鋭边外逼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消得材贡缠挽侈家赐蠲从辇村村棒棒大威达乡鼎庇杜机返哺之恩燔溺奉斋冯资服软怫忤观听骨董铺骨子里豪习花相简略畸躬寄客纪念日筋液极醉考文空劳老迈历怀龙袍没轻没重蒙晦娜娜傍州鹏抟浅尠倾盆大雨跂行三闹山珍海错沈博绝丽绳墨刷荡顺圣土木形骸脱度驮骑外间委会畏语香盖小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