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制容器,口小腹大。《方言》第五:“自 关 而东, 赵 魏 之郊谓之瓮,或谓之罌。” 明 袁宏道 《广庄·德充符》:“ 楚 俗尚鬼,其致鬼之物不一,推之皆有至理……瓮罌之鬼,声如歌曲,所附者腰大而嚥细也。”
瓮罂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常见的两种陶制容器合称,其核心语义特征体现在形制与功能层面。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瓮"特指腹大颈短的陶器,主要用于储水或腌渍食物;"罂"则指小口大腹的长颈陶罐,多用于盛酒或谷物。二者虽同为陶制容器,但存在三点差异:
在考古实证层面,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硬陶四系罂"与磁州窑遗址的"白釉黑花瓮"实物,印证了二者在烧制工艺上的传承发展。文化意象方面,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麹便筑糟丘台"中,瓮罂作为酒文化载体,已成为诗意表达的经典意象。
该词汇的现代语义延伸可见于"请君入瓮"等成语,以及中医药典籍中"药罂"等专业术语。古文字学家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特别指出:"瓮罂之辨,实关三代礼器制度",强调其在古代礼制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瓮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两类解释:
基本含义
比喻两个事物在大小、精致度等方面差距悬殊,不相称或不相配。例如形容人的能力与职位不匹配,或物品质量与价值不符。
来源与用法
字面含义
泛指口小腹大的陶制容器,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方言》记载“自关而东,赵魏之郊谓之瓮,或谓之罂”。
扩展解释
安身为乐赑负禅机柽子单羸单线大义额驸附火扶政凫子篙师高自标树鸿都黄马褂惠然简辰兼珍寄存器荆歌进课九渊迹印积重难返涓浍考亭空类愧忏蜡氏敛赊离休龙常笼统莽沕冒夜扑讨愆戾筛锣掌号麝父渗淡生身失俪收领水羞水盏送心台从太阳社题志团粒拖金委紫托熟途中外语系挽联紊裂五伯小巧晓喻鞋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