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婉的意思、微婉的详细解释
微婉的解释
精微委婉。 唐 李翰 《殷太师比干碑》:“俾后之人优柔而自得焉,盖《春秋》微婉之义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上》:“ 子高 别有古诗一篇,意含讽刺,语加微婉,得骚人之体格。”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若夫优游闲雅,托兴微婉,而有以尽其自得之趣者,则於是编见之。” 清 陈维崧 《绕佛阁·初冬同友人小憩中隐禅院》词:“境幽竹满,閒竖拂子,小叩 慧远 。妙諦微婉。”
词语分解
- 微的解释 微 ē 小,细小:细微。轻微。微小。微型。微观。微雕。微积分。微电脑。微量元素。谨小慎微。微乎其微。 少;稍:稍微。微笑。微调(俹 )。 衰落;低下:卑微。微贱。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义。
- 婉的解释 婉 ǎ 和顺,(说话)曲折含蓄:婉顺。婉转(僴 )(亦作“宛转”)。委婉。婉辞。 美好,柔美:婉丽。婉约。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微婉”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来形容表达或风格含蓄、委婉、不直露,同时蕴含深意。其核心在于“微”与“婉”的结合:
-
微:
- 本义指细小、轻微、隐蔽。
- 引申为精深、微妙、不显露。
- 在表达上,指不直接点明,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细细体会。
-
婉:
- 本义指顺从、温顺。
- 引申为说话或表达方式温和、曲折、不直接生硬,使人易于接受。
- 含有优美、含蓄的意味。
“微婉”合起来的意思:
指语言、文字、艺术风格等表达得含蓄不露、委婉曲折,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通过暗示、隐喻、借代等手法,将深刻或不便明说的意思蕴含在温和、优美的言辞或形式之中,让读者或听者自己去领悟。它强调的是一种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的表达艺术。
具体应用与内涵:
- 文学批评: 常用于评价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称赞其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避免直白浅露。例如,形容《诗经》中某些篇章的“温柔敦厚”或“微婉多讽”。
- 表达方式: 指说话或写作时态度温和,措辞含蓄,不锋芒毕露,特别是在表达批评、劝谏或敏感内容时,显得得体而有分寸。
- 艺术风格: 可以形容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那种含蓄内敛、富有余韵的美感。
- 与“委婉”的区别: “委婉”更侧重于表达方式的曲折、不生硬、有礼貌,目的常是为了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微婉”则更强调表达的含蓄、不直露,重点在于意义的隐藏和深刻性,艺术性更强。两者有重叠,但“微婉”的“微”(精深、隐含)是其更核心的特质。
“微婉”形容的是一种含蓄委婉、意蕴深远的表达风格或艺术特质。它追求的不是表面的直白,而是内在的丰富与深刻,通过不直接显露的方式,让接受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引用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微婉”一词有收录和释义,是权威的汉语工具书。
- 《辞源》 (商务印书馆):作为重要的古汉语辞书,对“微”和“婉”的源流及引申义有详细解释,有助于理解“微婉”的构成。
- 古代文论著作: 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在讨论文学风格时,常涉及含蓄、委婉等概念,虽未必直接使用“微婉”一词,但其论述是理解该词内涵的重要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微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微婉”形容言辞或表达方式精微而委婉,不直接表露本意。
- “微”指细致、含蓄,“婉”则强调柔和、迂回的表达,常用于文学或社交场景中,避免冲突或直白批评。
二、文学与历史应用
- 古代文献中的体现
唐代李翰在《殷太师比干碑》中提到“《春秋》微婉之义”,指史书通过含蓄笔法传递深意;宋代胡仔也以“意含讽刺,语加微婉”评价古诗,说明其用于隐晦表达批判。
- 诗歌中的典型用例
如陶渊明在寄托故国之思时,常以“微婉其辞”替代直抒胸臆,通过隐晦意象传递情感。
三、使用场景
- 社交沟通:在表达不同意见或批评时,通过委婉措辞减少冲突(例如:“他的建议虽微婉,却切中问题”)。
- 文学创作:用于营造含蓄意境或暗含讽刺,增强文本的层次感。
四、延伸说明
需注意,“微婉”与单纯“委婉”略有差异,前者更强调细腻与深意结合,后者仅指表达方式的迂回。例如“妙谛微婉”既含哲理精微,又显语言含蓄。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参考《苕溪渔隐丛话》《犁眉公集序》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和不三不四不事辰夜车书传法次家从骑打谈顿着風婆婆隔墙人海域含粻号坎黑煞骄奢九五之位畸余喀吧忾敌开屯旷日离久莨莠廉隅细谨离骚留吁龙褂录音茅室土阶密告鸣林酿饭片红霹雳尖贫富悬殊倾波权宠驱逐出境仍云沙荒少嫩稍迁省耗审録收榆随大溜挺生铜声通事官颓寝蛙蠙衣袜袴丸封违事无命乡移相仗闟戟舄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