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事的意思、不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事的解释

(1).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2).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

(3).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 ,五万家 云阳 ,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

(4).不办事;不做事。《新唐书·李齐运传》:“ 万年 丞 源邃 不事, 齐运 怒,捽辱之,死於廷。” 巴金 《海的梦》前篇:“这岛国和许多别的国度一样,有几个坐在宫殿里发命令统治人民的酋长,有一些终日娱乐不事的贵族,又有一些从早晨劳动到晚的奴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不事”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不侍奉/不服事
    指不侍奉君主或上级,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易经·蛊卦》提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强调不参与世俗权贵的侍奉,追求个人志节。

  2. 不任以官职
    表示不授予官职或不让其担任职务。如《晋书·刘寔传》记载“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说明古代对某些人(如老者)采取不委任实职的政策。

  3. 不服劳役
    指免除徭役或征役。例如《荀子·大略》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即高龄老人及其家庭可免于劳役;《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皆复不事十岁”的记载。

  4. 不办事/不做事
    泛指懒散、不履行职责或拒绝工作。现代用法中,如“不事生产”,即不从事生产活动;或形容人消极怠工,“对工作不负责任”。


二、用法示例


三、补充说明

“不事”的语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古代多与礼制、政策相关,现代则偏向批评消极态度。其反义词为“事”(从事、服侍),近义词如“怠工”“逃避”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不事》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去做事、不尽职责。它的拆分部首是非和事,共四个笔画。《不事》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在古代汉字中,有些字的写法和现代不同。对于《不事》这个词而言,在古时候的写法中,它由两个独立的字组成,分别是“⺍”和“事”。繁体字的写法与现代简体字相同,都是“不事”。 下面是一些例句: 1. 他每天迟到且不尽职责,实在是个不事之人。 2. 我们不能容忍员工对工作不认真负责,他们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不负责任”、“不积极”和“不关心”。这些词都含有一种消极、不积极的意思。 与《不事》有相近意思的词是“懈怠”、“怠慢”和“懒散”。这些词都表示不尽职责、不认真对待工作或任务。 与《不事》相反的词是“尽责”、“勤奋”和“负责任”。这些词表示一个人对工作或任务上的认真负责、勤奋努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