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危言高论的意思、危言高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危言高论的解释

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汉书·息夫躬传》:“初, 躬 待詔,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絶命辞。”《梁书·王承传》:“时有 魏郡 申英 好危言高论,以忤权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危言高论”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字义和语境两个层面解析。从构词角度看,“危言”指正直而令人警醒的言论,如《论语·宪问》中“邦有道,危言危行”即强调正直言行;“高论”则指见解卓越、超越流俗的议论,如《庄子·秋水》中“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后常引申为深邃的见解。二者结合后,该成语形容言论既具有警世价值,又包含深刻独到的思想性。

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考释,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人笔记,用于赞许士大夫敢于直谏且论理精辟的行为。例如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提出“危言高论,震悚左右”,即凸显其政治主张的锐利与高度。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学术或公共讨论领域,形容观点突破常规且发人深省,如《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指出其当代用法常与“创新性”“批判性”等概念关联。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成语与“危言耸听”存在语义差异。根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刘洁修编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辨析,“危言高论”侧重言论的正面价值,强调“高”即思想高度;而“危言耸听”则倾向指刻意夸大事实的负面表达,二者不可混用。这一差异在《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王涛等编著,中华书局,2005年)中通过历史用例对比得以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危言高论”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强调观点独特且具有警示性或深刻性。该词最初并无贬义,而是形容敢于直言、见解超群的论述。

二、出处与演变
出自《汉书·息夫躬传》:“初,躬待诏,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绝命辞。”。原指汉代官员息夫躬多次发表正直言论,因担忧招致祸患而写下绝命辞。后世多沿用此中性或褒义色彩。

三、用法与结构

四、例句参考

  1. 《梁书·王承传》提及申英“好危言高论,以忤权右”,体现其不畏权贵的直言性格。
  2. 胡武曾“连名奏记三府,荐海内高士”,被描述为“好危言高论”。

该成语既可形容敢于针砭时弊的言论,也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倾向。使用时建议优先采用传统释义,避免与现代可能的误读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傲兀阿邑笆篱参据充然筹箸川归代宗等速洞若观火对襟芳醑佛光概不由己甘冥更名改姓观世馆真瞽师谷穗汉碑含垢忍污衡岭鹤翔桩交谊敬老院几象眷然钧安空废烂漫老易老着脸铃眊鸾牋鹿砦緑丛命材明睿墨选逆度蟠车烹啜乾雪奇靡确信绒毯乳饧施赈鼠腹鸡肠绥徕踏营同雠偷曲頽荒圩子窝隐五色无主五溪洗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