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察之士。《庄子·徐无鬼》:“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説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誶之事则不乐,皆囿於物者也。”《韩非子·八说》:“察士然后能知之,不可以为令,夫民不尽察。”
(2).特指名辩家。《吕氏春秋·不屈》:“六曰察士以为得道则未也。虽然,其应物也,辞难穷矣。” 陈奇猷 校释:“察士者,指名辩家言也。”
“察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明察之士
指具有敏锐洞察力、善于观察分析的人。例如《庄子·徐无鬼》提到:“察士无凌誶之事则不乐”,强调这类人因明辨事理而追求逻辑严谨的讨论。
名辩家
特指古代擅长辩论、逻辑分析的思想家或学者。《吕氏春秋·不屈》中提及:“察士以为得道则未也”,暗示这类人重视言辞与思辨。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学术讨论中,现代较少使用。例如描述历史人物时,可用“察士”强调其明察秋毫或善辩的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庄子》《韩非子》等典籍原文。
察士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察”和“士”两个字组成。
组词:察察为明、察觉、察言观色、观察士兵。。。
近义词:明察、深察、细察
反义词:糊涂、不察、无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