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抚局的意思、抚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抚局的解释

指招抚的措置、安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皆於 南关 开集,令百姓与降丁一例生理。谓之抚局。”《清史稿·恭忠亲王奕訢传》:“上諭曰:‘ 恭亲王 办理抚局,本属不易。朕深谅苦衷,毋庸议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抚局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安抚、调停等手段达成的和解局面或协议,尤其用于描述古代官方通过非武力方式平息叛乱、冲突或民变的策略。以下从权威词典与历史文献角度分层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基本释义

  1. “抚”的本义

    据《汉语大词典》,“抚”有“安抚”“抚慰”之意,如《左传·僖公十二年》载“抚民以德”,强调以怀柔政策稳定民心。

  2. “局”的引申义

    《辞源》释“局”为“局势”“局面”,指特定情境下的状态或结果。

  3. 复合词释义

    抚局即“通过安抚手段控制的局面”,特指官府与反抗势力(如起义军、地方武装)通过谈判达成妥协,避免军事冲突的临时解决方案。


二、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应用

该词多见于明清史籍,尤其在处理民变、边疆纠纷时:


三、权威文献例证

《清史稿·洪秀全传》载:

“官兵屡挫,乃议抚局,许以封爵,冀缓其攻。”

此句清晰体现“抚局”的核心逻辑:在军事失利后,以政治让步换取喘息之机。


四、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使用中,“抚局”可引申为通过协商化解矛盾的和平方案,但需注意其仍保留“权宜之计”的隐含色彩,多用于历史或政治分析语境。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3.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抚局”是汉语历史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招抚的措置与安排
    指通过安抚手段处理事务的具体措施,常见于清代文献。例如《扬州画舫录》记载,清政府通过设立集市让百姓与降兵共同生活,称为“抚局”。此外,《清史稿》提到恭亲王奕訢处理抚局事务的案例,表明其涉及对复杂局势的调和。

  2. 议和事宜
    在特定语境下,也指通过谈判达成和平的举措。如明代诗句“翻言抚局轻挠败”和“今乃背之为抚局”,均体现其与议和相关的含义。


词义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弓半上半下八抬八座悲剥北廷避李痴騃慈睦代职盗采递迁都公二虚繁泽峯头负步辐分感恩戴德芉蔗稿荐公侯干城光相还直濠堑好玩儿鹤骨笛黉门监生鸿儒欢戚骄倨孑遗生物季孟近班锦羽寄趣激射老套筒连眉楼楼卖账毛炰谟虑貊泽骈首就死平峒泼野轻醇亲近鹊渡散懒僧讲声叙谥寳输供枢揆宿雏晚诣相长憪然写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