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离害的意思、离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离害的解释

遭祸。《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太祖 以粮少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缘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离害(lí hài)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理解,主要表示“遭受祸患”或“陷入灾祸”。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来源解析:


一、释义解析

  1. 字义分解

    • 离:通“罹”,意为“遭受”“遭遇”,常见于古汉语(如《诗经·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 害:指“灾祸”“损害”(如《说文解字》:“害,伤也”)。

      组合后,“离害”即“遭受灾祸”或“蒙受损害”。

  2. 典籍用例

    • 《汉书·王莽传》载:“百姓怨恨,盗贼并起,士卒离害。”此处“离害”指士兵遭遇伤亡祸乱。
    • 《后汉书·皇甫规传》亦有“离害百姓”之语,意为“使百姓遭受苦难”。

二、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明确收录“离害”词条,释义为“遭难;受害”,并引用《汉书》及《后汉书》例证(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来源链接:汉语大词典官网(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在“离”字词条下标注通假“罹”,释义“遭遇祸患”,引《诗经》《汉书》为证(2014年修订版)。

    来源链接: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官网

  3. 《辞源》(第三版)

    指出“离”通“罹”时表“遭受”义,并举《史记·管蔡世家》“离遏之难”为例(商务印书馆,2015年)。

    来源链接:辞源数据库(需机构权限)。


三、现代使用与辨析

现代汉语中“离害”已罕用,多见于古籍或学术研究。需注意与“利害”(利益与损害)区分,二者音同义异。例如:

古籍原文:“民不饥寒,离害自远。”(《盐铁论·未通》)

释义:百姓免于饥寒,自然远离灾祸。


“离害”是古汉语复合词,核心义为“遭受祸患”,其释义及用例均源自权威典籍与辞书,现代语境中需结合历史文献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离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离害”指遭受灾祸,强调因外部因素导致的不幸或祸患。例如《三国志·魏志·陶谦传》中提到的“侵侮黎民,离害者众”,即描述百姓因战乱或官吏压迫而受害的情景。

二、出处与引证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韦昭的《吴书》,被裴松之引用为《三国志》注:“今海内扰攘……离害者众。”此句通过社会动荡的背景,说明“离害”与战乱、官吏失职等直接相关。

三、用法与延伸

  1. 语境特征:多用于描述群体性灾祸,如战争、暴政等引发的广泛苦难。
  2. 现代应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籍或历史文献时仍可能遇到。

四、相关说明

部分词典(如《汉典》)将其归为“遭祸”的同义词,但实际使用中更侧重“因外力脱离安宁而受害”的被动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词典的释义差异,可参考《三国志》相关注释及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土生百鬼众魅摆拉变古易常表面文章冰炭不同器不干不净不干不凈拆东补西冲主除涂麤屑胆丧魂惊钓筒抵斥地户定量分析度古放民发歪沸波符厌功架管钥还真横波弘业花肤潢漭讲序缉盗镜恕矜汰居贿开可渴而穿井铿金霏玉口讷宽爽困惾零凋路断人稀弥旷母舅拏把脑幕内夫人旁行邪上黔烝跂蠢窃窃私私确据商议折色套鞋廷吏投斧穨败吞象先我着鞭